藝術如何賦能社區(qū)值得進一步思考
“藝術介入環(huán)境空間和社區(qū),逐漸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城市軟實力!遍L期致力于研究以藝術手段激活城市空間的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設計系教授程雪松告訴記者。藝術的能量為何這樣驚人?在他看來,這一方面與藝術的可顯示性相連,使得它們能夠成為快速傳播、產生影響力的有效載體。另一方面則與藝術追求個性、拒絕套路的天然屬性有關。藝術自帶高濃度的情感和文化信息,使得它們介入社區(qū)時格外鮮活,能夠賦予所處環(huán)境以意義和內涵。
程雪松說,藝術之于城市的更新,從前大多指的是物理空間上的改變,帶來景觀上的美化,形象上的改善。如今,這種更新更是全方位且有著更深層次內涵的,有的帶來業(yè)態(tài)上的改變,有的探索社會治理,有的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的創(chuàng)新,有的促成生活方式的變化,有的提高當?shù)鼐用駥τ诔鞘羞M步的價值認同……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時候藝術手段的使用,不僅是解決問題,更是解答問題。程雪松舉例,崇明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發(fā)展相對滯后,而當年輕的創(chuàng)客們來到這片土地,以稻田為媒創(chuàng)作公共藝術,吸引了人氣,當?shù)乩习傩臻_始漸漸關注起自己的家鄉(xiāng)。以往被遺忘的地方,有更多的崇明籍青年創(chuàng)客回來開辦民宿、開展文化創(chuàng)業(yè),這片土地也由此獲得了更多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又如近年上海北外灘街道商鋪店招改造中,美院師生傾聽小業(yè)主心聲,把他們的訴求轉化為門窗和墻繪的藝術設計,在精細化的美學表達中傳遞城市的溫度和文化的認同。再如前段時間上海美術學院設計系參與的“福州路青年創(chuàng)想計劃”,以文教結合方式將“打造福州路未來式”引入課堂,調動起學生們的奇思妙想,有人以金宇澄《繁花》中的故事情節(jié)作為組織外文書店空間布局的線索,有人將獨具海派建筑風格的弄堂建筑結構引入古籍書店空間,還有作品以新形式的視聽語言重構書店銷售空間,這些都是為了吸引Z世代更頻繁地來到福州路上眾多老牌書店,推動傳統(tǒng)文化街區(qū)的復興。“藝術迸發(fā)的這種能量或許未必立竿見影,在新媒體的推動下,卻能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建構出新的場域,給城市帶來更新的動力和契機。”
正因如此,程雪松認為,藝術該如何服務基層、重塑社區(qū)、更新城市,怎樣發(fā)揮更多積極正面的作用,值得進一步觀察和思考。并且,這已經不僅僅是藝術界的事,而是需要將政府、高校、民間、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力量聚合起來。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