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科爾托以及他的鋼琴藝術
1 “最有趣的人”
科爾托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鋼琴家,喜歡他的重要原因是他彈琴相當“有趣”。我經(jīng)常聽到有人詬病他的技術,把他當作技術精準的波利尼、布倫德爾的“對立面”來談論,在科爾托晚年演奏肖邦《練習曲》的錄音中,彈錯、碰錯的琴鍵不在少數(shù)。
而彈錯音或者技術退化并不影響他是個“有趣”的人,也不影響他是個有想法的鋼琴家。我反而一向?qū)δ切┙^對精致、準確無誤的鋼琴家絲毫沒有興趣,鋼琴是樂器,音樂是內(nèi)心的聲音,就像沒有遺憾的生命是不通人情并且非?膳碌。
2 “20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家”
這位幾乎可以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家”的人其實代表了一個浪漫自由的時代。20世紀上半葉,很多音樂家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被認為是個性化演奏風格的堅守者,他們從來不把刻板的技巧放在眼里,而推崇直覺、個性化闡釋和內(nèi)在的音樂精神。
但是,進入20世紀中后期,音樂家的培養(yǎng)也逐漸“模式化”,科學的、系統(tǒng)的演奏教學逐漸把一些難以用語言準確形容的音樂知覺覆蓋,它們想盡一切方法把曲式邏輯和精準放在第一位,并且稱之為“還原作曲家本身意圖",于是,演奏家就如同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一樣,中規(guī)中矩,無甚奇異。
我遇見過很多聽者,對藝術家在技術方面的要求非常之高,高到更在藝術家之上,他們精益求精,在準確度、音色、節(jié)奏方面都用天平和卡尺分毫測量。在這些“技術派”聽眾的眼里,沒有技術就沒有藝術,瑕疵不可容忍,會毀掉一切。對技術的精益求精其實并沒有錯,精湛的技術為鋼琴家彈出自己想要的聲音提供了保證,當自己想要的聲音出現(xiàn)在樂器上時,一條無形的渠道隨之而成,藝術家的感情自然流出。
但是,科爾托并不會受很多限制,他的演奏灑脫,能夠那么直接,那么清晰地彈出自己的趣味,事實上,我們也根本不應該以“技術”這個看似高深、但其實簡單、生硬的指標去衡量他,科爾托是一位會彈琴、并懂得彈琴、更善于抓住音樂本性的鋼琴家。
3 “科爾托的演奏著作”
科爾托以研究鋼琴演奏技法而出名。在他的大量鋼琴演奏著作中,《鋼琴技術練習的合理原則》看似是關于基本練習的,但它解決的幾乎全部是高度技巧問題?茽柾蟹浅I瞄L將高難度的技術拆解,而后用一些很簡單易行的練習方法訓練肌肉和動作,當這些練習完成時,技巧問題也隨即迎刃而解。
很多人誤以為《鋼琴技術練習的合理原則》是一本入門教程,其實它更像一本“解密書”,是打開高難度鋼琴作品演奏的鑰匙?茽柾羞編寫了肖邦《練習曲》演奏前的專門練習,用來克服每首作品的技術難關。每個練習技巧大約只有8到10個小節(jié),這些練習非常具有針對性,可謂招招式式點到“要穴”。
可見科爾托對鋼琴演奏技術的原理了如指掌,在他的眼中,技術不但不是問題,而且一如庖丁眼中的黃牛,無論多么艱深,也都是簡單的零件組合。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科爾托演奏的肖邦《練習曲》趣味盎然。1934年,科爾托57歲的時候,正是演奏事業(yè)的鼎盛時期。這一年錄制的肖邦《練習曲》亮點無數(shù),也是讓人百聽不厭的一張唱片。
在同一首作品的不同錄音中,科爾托很容易被辨別出來,他是一個非常善于在細節(jié)上做文章的鋼琴家,樂思生動有趣,充滿靈感,又帶點幽默,這也是他樹立鮮明風格而區(qū)別于其他大師的標志。很多鋼琴家在情趣、審美上都有相似之處,但我難以找出一個鋼琴家與科爾托相同。
聽來聽去,我始終最喜歡科爾托的理解和闡釋,雖然他的唱片沒有立體聲錄音給人帶來的那種感官滿足,但是其中包含的內(nèi)容簡直可以用豐盛來形容,每聽一次,幾乎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很多小細節(jié)就像遺落在草地里的露珠,輕輕撥開草葉,才能看到它閃閃發(fā)光,但即使你不去費心思索,它們也默默發(fā)光,為一片草地增添青翠。
所以,科爾托是大格局與小細節(jié)兼?zhèn)涞匿撉偌遥酥懈呙髦,幾乎每首樂曲都可以列舉出十幾條。比如作品10的第二首中,有著相當高雅的幽默感,重音出人意料地點綴在右手半音階自然的流動當中,而半音的流動也不是一直向前的,科爾托給它們設置了無數(shù)“拐彎”,有點像游戲里的貪食蛇游走在迷宮當中,來來回回,似要碰壁卻又急轉,引人發(fā)笑。
因為他的音樂太與眾不同,很多旋律線的勾勒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茽柾械难葑鄧栏褡鹬貥纷V,只不過他有一雙透視的眼睛,能看到樂譜中隱藏著的音樂;他有一雙靈敏的耳朵,能夠捕捉眾多音符中,有關聯(lián)的其中幾個,將他們穿成一串閃閃發(fā)光;他有冷靜而充滿想象力的大腦,讓他不知疲憊地尋找音樂中的各種趣味,并想盡一切辦法呈現(xiàn)出來。
我喜歡他演奏中的詩意和舒適的氛圍,有時也帶著一些憂郁的色調(diào)。他是有史以來最善于溝通的音樂家之一,從把聽眾深深地帶入他的音樂世界這方面來講,他從未失敗過。這一點在他的室內(nèi)樂演奏體現(xiàn)得非常充分,他的音樂打動聽者和伙伴,總能給人一種期許中的美好境界。
4 “科爾托與蒂博”
我曾在維也納的唱片店意外買到過一套非常便宜的合集,是歐洲一家小公司出品的,錄音時代比較早,帶著點老舊的腔調(diào),但偏偏是我最喜歡的。
其中的弗朗克《A大調(diào)小提琴奏鳴曲》由科爾托與法國小提琴家蒂博合作,音樂婉轉百結、曲折遷回。科爾托在音樂中完全為小提琴讓出位置,鋼琴在整首作品中幾乎融化掉,衷心跟隨小提琴前行,不搶一步,不露聲色。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演繹方式,更多的鋼琴家在這兩首作品—或者說在更多的奏鳴曲中選擇與小提琴平行前進,有對抗有唱和,追求音樂的張力。但是科爾托將鋼琴淡化,又托出一片廣闊的世界,任小提琴唱出最動人的音符。他尤其不在小提琴奏出高音時刻意強調(diào)鋼琴低音與它的對比,而是用高聲部清脆的音符呼應,用最和諧的聲音代替令人血脈噴張的戲劇性。
5 “科爾托三重奏”
科爾托、蒂博與卡薩爾斯的組合總能讓人懷念那個大師輩出的黃金時代。三人將鋼琴三重奏的作品演繹的更加古典化,在舒伯特的《降B大調(diào)鋼琴三重奏》中,科爾托完全展示了自己將人們帶入詩意境界的能力,鋼琴為第二樂章拉上寧靜的大幕,將月亮升起在西方,雖然它完全隱藏在小提琴和大提琴的背后,但是就像月亮的柔光,夜色來源于它。我必須感嘆,這是我聽過的最讓人心曠神怡舒心愜意的舒伯特。
僅僅這幾首室內(nèi)樂,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科爾托是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當然,語言的描繪總是讓人覺得乏味并且說服力不足,“黃金時代”的品位與審美高度真的只有身臨其境時才能觸摸到。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