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創(chuàng)新教學探究
隨著學校新課程改革的蓬勃展開,音樂課堂教學也在不斷地進行著不懈的探索、創(chuàng)新。無論是科學,技術還是人文,創(chuàng)新都是第一位的。"教育是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音樂教育是整個基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信息化教學,助力音樂課堂《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努力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yōu)點為教學服務。不可否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音樂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怎樣才能讓信息技術與音樂藝術真正地比翼雙飛呢?或許,這跟當?shù)氐挠布度、設備水平以及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重視和及時有效地培訓和考核制度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當然,作為我們一線音樂教師,更要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先進的信息技術,并嘗試在課堂上運用與實踐,助力音樂課堂教學,真正地讓信息技術才與音樂藝術比翼雙飛!比如教學《月亮月光光》這首歌時,通過PPT展示優(yōu)美生動的畫面,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月光的寧靜、優(yōu)美,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有畫面有情景的意境下,細細品味這首歌的美。再結合教師個人創(chuàng)作的音效,提高了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從聽覺上營造寧靜夜晚的美好。緊接著,讓孩子們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展開兩個聲部的合唱學習,以聲部長為主,兩個聲部的學生自主學習。
從而很好地完成了歌曲的教學。除此之外,音樂信息化教學推動了音樂教與學的“雙重革命”,是共享音樂優(yōu)質資源、提高音樂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比如,以自動演奏鋼琴教學系統(tǒng)輔助音樂教學,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可使不同地區(qū)的師生平等獲取信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進一步彰顯。
二、律動教學,強化學生的感受與表達在小學階段的兒童主要通過聽、看、動、想、唱等方式進行音樂的體驗和學習,其中“聽”與“動”作為主要感受途徑,這也是兒童在音樂學習領域中最重要的輸入與輸出感官功能,即感受與表達。
“聽”與“動”之間相互影響和作用,相互交疊促進。通過律動的呈現(xiàn)從而檢測出學生對于節(jié)拍規(guī)律、樂句樂段(時間)、聲音高低(空間)、樂句起伏(力度)等音樂元素的聆聽敏感度。時間、空間、力度是體態(tài)律動教學中的重要三要素,也有些學者會將“形式”作為第四要素放進課例中進行分析。在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領域中除了愛彌爾 · 雅克 · 達爾克羅茲先生外,還值得一提的一位學者就是埃爾夫麗德 · 芙伊德爾。她是體態(tài)律動的先鋒探路者之一。
1910年她曾觀賞過達爾克羅茲所教授音樂學院學生的一場音樂與動作表演。此后她便決定留在德國德累斯頓海勒勞韻律體操與音樂律動研究所,跟隨達爾克羅茲學習。該研究所也是由達爾克羅茲主張建立,并主持研究和教學實踐。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重要元素中,在音樂所包含的“時間”“能量”元素基礎上也是由她提出了很重要的“空間”“形式”概念。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有非常多的作品可以通過律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并且完成練習和表演。學生非常喜歡旋律明快、節(jié)奏風格特點鮮明的音樂,他們對于音樂的地域性、風格性的感受是敏感的,學生通過律動可以反映出他們所聽到的細節(jié)及元素,同時教師通過學生們的身體動作也能準確地掌握他們感知的差異和程度,從而對進一步的學習和指導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游戲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積極性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便是增強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以及靈活的運用身體器官,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該設計具有活動性的游戲引導班級中的同學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比如,學習《聰明的小動物》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筆者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將自己變化成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像老虎、獅子、小鴨子等等,在扮演的過程中,讓他們模仿它們的叫聲。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表演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始終都是興奮的、充滿興趣的,這樣便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且他們在這個氛圍中,也更能感受到音樂的感染力。
從而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借助活動性的游戲,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散自己的思維,這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非常大的幫助。因此,教師應該善于設計充滿活動性的游戲,促使學生以一種輕松的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偠灾,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我們不能固守舊的教學模式,要積極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嘗試,使小學音樂課堂煥發(fā)迷人的光彩。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