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音樂文化活躍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生活中
摘要:音樂是跳動的生命,健康的音樂能開發(fā)智力,豐富情感,啟迪心靈,激發(fā)人們對生命的思考。將音樂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潛移默化地將高尚的情感融入心靈,寓教于樂,事半功倍。
常常有老師抱怨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不受學生的重視和歡迎,究其原因,除了應試中的“地位”和教材內容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就是老師上課的方式:枯燥、無趣、不夠精彩,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如何能讓課堂生動、有趣,順利實現教學的目標,值得探究。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目標之一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作為隱性目標,較難掌控。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對學情的了解,對課程標準、教材等深度處理和用心挖掘,重點應放在“情”字上,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直通人心靈的藝術。當心靈的聽覺與音樂產生共鳴,就能射放出無限暇想、無限的情感,讓音樂走進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在教學中起到以下積極效果。
一、用音樂激起興趣
人類離不開音樂,音樂更是青少年的摯愛,音樂融入課堂正好符合了青少年求新求異的特點,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盧梭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以音樂作為導入,可以提升了《道德與法治》課的吸引力[1]。例如,在講授《網絡改變世界》這一課時,筆者在導入部分播放了網絡歌曲《防騙歌》歌詞:喂,猜猜我是誰啊。我的聲音你都聽不出來啦。再猜一下,嗯,對啦。喂我是公安局的,你的銀行賬戶涉嫌洗錢詐騙罪……伴隨著詼諧的音樂,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活躍起來,笑聲不斷,產生了興趣。由有吸引力的導入順利過渡到本課的主題“網絡”。學生帶著熱情去學習、探討怎樣合理使用網絡,怎樣在網絡社會中練就一雙慧眼,怎樣在網絡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等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但對某學科產生興趣,就會把上課當成了一種期待,學習主動性將會增強,內驅力不斷提高。
二、用音樂增進理解
音樂是一種不同于語言的溝通和表達方式,在人與人情感交流中音樂往往起著無聲勝有聲的神奇作用,在音樂的傳遞中可以表達尊敬,化解誤會,產生歉意,在聲與情的交融中有利于增進彼此的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以學生自己逐步擴展的生活為基礎,學會與身邊的重要他人積極交往是一項重要能力,特別是與父母、老師、同學及社會中交往的人有效溝通至關重要!都业囊馕丁愤@一課,重點探討的內容是為什么要孝敬父母及怎樣孝敬父母。在結尾處,筆者播放了歌曲《懂你》,歌曲的主題是感恩,是子女對父母愛的深情表達,在深情的歌曲中,父母對子女深深的愛,無私的奉獻,一件件事涌上我們的心頭,歌曲與本課的教學內容極其吻合,學生在感受濃濃親情時,更加深了對父母辛勞的理解,立志要用行動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今天的教育提倡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平等并不意味著老師不能嚴格要求學生,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和接受,有的學生甚至產生抵觸心理,很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和成長。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的基礎在于學生對老師的理解[2]。在講授《走進老師》這一課時,用三首歌曲貫穿其中,層層推進,促進學生對老師的了解、理解、愛戴。首先播放了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隨著動聽、優(yōu)揚的歌聲,老師辛勤工作的畫面浮現在眼前,把學生帶入一個溫馨、和諧的情境中。學生的意義,老師像春蠶無私付出;像蠟炬照亮前進的方向;像階梯,讓你攀上更高目標。在學生對老師工作進一步了解和理解的基礎上,播放歌曲《我愛米蘭》,老師無私付出、默默奉獻的形象更深入學生心里,激發(fā)學生對老師的愛戴之情。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知師才能愛師,愛師才能信師。當學生對老師的學識、能力、人格認可的時候,會在心中由然升起對老師的崇敬之心,立志成為像老師一樣的人。在本課的結尾處,播放歌曲《長大后我成了你》,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你,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烘托出主題,情感得到升華。
三、用音樂鼓舞斗志
音樂以旋律、節(jié)奏、曲調等手法表現情感傳遞感受。當你心情愉悅時,音樂讓你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你遭受傷痛時,音樂還可以排解痛苦,舒緩情緒,撫慰人心,是你療傷的一劑良藥,醫(yī)治受傷的心靈;當你困頓失意時,音樂更能鼓舞人們的斗志,激發(fā)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3]。在講授《增強生命的韌性》這一課時,根據教學目標,要培養(yǎng)學生辯證看問題的思維,要辯證看待挫折:挫折會使人一蹶不振,喪失斗志,但也會使人勇敢拼搏,戰(zhàn)勝困難。人生難免有挫折,關鍵是我們遇到挫折后應怎樣對待它,要有勇氣、有積極的心態(tài)。挫折教育,對今天成長中的學生及他們將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都有積極意義。在上課時選用了歌曲《從頭在來》: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人在成長和成就事業(yè)的過程中挫折難免,人生總會經歷風風雨雨,要想成就事業(yè),就要不怕失敗,在失敗中奮起。人生再是怎樣的失敗,都不能放棄希望,要用堅強的意志去戰(zhàn)勝挫折和困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歌曲《隱形的翅膀》很好地詮釋了這層含義,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過絕望,終于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通過這些歌曲增強了人們戰(zhàn)勝挫折與困難的力量和勇氣,成為激勵人們勇敢向前的不竭動力。
四、用音樂激起共鳴
音樂,直通心靈的藝術,能觸動人的心靈、感染人的情緒。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音樂是生活的凝練與表達,生活是音樂的創(chuàng)作源泉。音樂是作曲家個人生活的反映,更是廣闊社會生活的反映。在歷經各個時期的文化變遷與轉型中,以及重大歷史事件中,從不同的審美視角、不同的音樂語言、不同的體裁和題材等方面積累了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作品,我們可以尋找與主題相符的音樂來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4]。在講授《活出生命的精彩》時,講到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就選擇了成龍演唱的《生死不離》:生死不離,你的夢落在哪里,想著生活繼續(xù)。天空失去了美麗,你卻等待夢在明天站起……當展示一幅幅醫(yī)務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區(qū)工作人員和各界人士共同防抗的畫面與《生死不離》詩詞相互交融,再配上感人的音樂,令許多學生潸然淚下,在情緒感染中心靈得到觸動,情感獲得體驗,實現情意交融。當然《道德與法治》課不能上成音樂課,音樂運用的再好,只是《道德與法治》課這桌大餐中的輔料——調味品,調味品運用的得當,這一餐鮮美無比;用過了頭,就會讓人無法下咽,所以運用的時機,添加的多少非常重要,在《道德與法治》課上運用音樂要注意一些問題:1.音樂運用要得當,與教學內容相符合。音樂只是一種形式,需要為教學內容服務。每一課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我們在選擇音樂時,歌曲的內容指向性要明確,要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避免歌曲的內容太豐富,而讓學生的理解產生偏差。2.音樂運用要有度,不要本末倒置。我們上的畢竟是《道德與法治》課,主次要分清,不能用大量音樂,否則變成了一堂音樂欣賞課,有的老師喜歡在講解時或者學生小組談論時用背景音樂,方式可取但是要注意音量的控制,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和影響學生的交流。3.運用音樂時要注意時機的掌控。到底是在開始、中間、結尾運用音樂要看目的和需要,是為了導入,調動興趣,還是中間烘托,升華感情,還是結尾深化主題,要根據教學內容需要來設計,目的是起到強化課堂效果,而不是弱化課堂效果,能起到好效果就用,反之不如放棄。音樂,給人“如沐春風,如飲甘露”的美的享受,讓高尚的情感于潛移默化中融入心靈,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音樂,讓《道德與法治》課堂跳動著生命的音符,迸發(fā)出無窮的活力,寓教于樂,何樂而不為。
參考文獻
[1]程保洪.初中政治課教學中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思考與探究[J].考試周刊.2019(08).11-13.
[2]吳蓉華.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生命教育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8(10).19-21.
[3]潘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真、善、美”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07).7-9.
[4]巫鳳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51-53.通過對老師工作深入的了解,明白老師在他們成長過程中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