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課堂”藝術課成就年輕人藝術學習愿望
為豐富市民業(yè)余文化生活,營造春節(jié)的喜慶氣氛,近日,我省各地文化館紛紛開設了非遺傳承講座、藝術培訓班。在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的情況下,這些講座、培訓班由線下搬到了“云”上,以直播、錄播等形式進行。記者采訪了解到,這些“云課堂”更多地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
錄制現(xiàn)場的 學員都是年輕人1月27日下午,記者隨沈陽市群眾藝術館的工作人員王曉東等來到位于沈陽市東城花園的李氏掐紙工作室,工作室正在為群眾藝術館開設的“云課堂”錄制視頻。
走進錄制現(xiàn)場,李氏掐紙的第四代傳承人李雪正在向十幾名年輕學員講授掐紙技藝。記者環(huán)顧四周看到,現(xiàn)場貼墻布滿了擺架,擺架上又擺滿了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掐紙作品,有南瓜、桃子等蔬菜水果作品,有玫瑰、郁金香等花卉作品,有童車、桌椅等生活用品作品,還有解放軍戰(zhàn)士、身著防護服的白衣天使等人物作品,幾個大紅燈籠和鮮艷的福袋掛在架子上,更讓這一切充滿了美好寓意。
45歲的李雪從小就跟著長輩們學掐紙,從事這一行已有20多年,現(xiàn)在她是沈陽市最年輕的非遺傳承人。此次,“云課堂”錄制的視頻內(nèi)容是李雪教學員掐福袋。從選紙開始,到裁剪、揻形,再到黏合組裝,最后進行裝飾,45分鐘后,每個學員都做好了一個漂亮的福袋。這堂課的視頻也錄制完成。
此時,小小的工作室里充滿了歡笑聲,記者詢問學員們的年齡,得知他們都是80后、90后。80后的姜坤告訴記者,她平時就喜歡做點兒小手工,選擇學掐紙正好與自己的愛好相吻合。90后的甄杰、趙巖學掐紙,是想給自己的生活增加些情趣,心靜下來掐成一個作品,特別有成就感。上小學三年級的袁思哲是年齡最小的學員,跟著大人一起學,耳濡目染,他不但能做簡單的掐紙作品,還能講掐紙傳統(tǒng)故事,推介非遺文化。
各地文化館開設不同藝術門類的“云課堂”
面向大眾傳播文化、普及藝術是文化館的重要職能。其他地區(qū)的文化館“云課堂”又在講什么呢?
記者看到,大連市文化館的“掌上文化館 群星‘云講堂’”請到大連愛樂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孫英赫講授琵琶初級課程,這堂課主要是教琵琶的夾彈練習。丹東市群眾藝術館開設的“群星講堂公益培訓班”上,攝影專業(yè)輔導老師姜丹丹在傳授手機攝影的技巧。阜新市群眾藝術館的公益培訓微課堂上,阜新市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王園園在講唱歌的技巧。朝陽市群眾藝術館在公眾號上推出的課程是手工制作,由該館教師陳雪飛給大家講信封枕套的制作。
記者注意到,這些“云課堂”講授的內(nèi)容雖各不相同,但都注意在課程設計上吸引年輕人參加學習。
沈陽市鐵西區(qū)文化館推出的“云上·藝術課堂”于1月20日正式上線,課程包含美術、書法、攝影、聲樂、舞蹈等藝術門類。第一堂攝影課講“潑雪”的拍攝,人物動作設計適合年輕人活潑好動的特點,線上學員逾千人,大多是年輕人。館長趙艷潔說,過去學員多以中老年人為主,文化館成了一些人眼里的“老年大學”,隨著線上“云課堂”的增多,授課內(nèi)容與形式的改變,學員中80后、90后已占半數(shù)以上。
“云課堂”雖時尚,但仍需夯實線下課堂記者了解到,文化館開設普及藝術教育的公益課堂,要考慮到不同人群的工作、學習、生活特點。近年來,各地文化館在授課內(nèi)容、形式上盡力創(chuàng)新,以吸引不同年齡段人群。線上教育的推出讓公益課堂再升級,年輕人以往因受工作時間限制無暇到文化館參加學習,現(xiàn)在可不受時空限制上網(wǎng)聽課了。
年輕人為什么喜歡通過“云課堂”學習?通過采訪,記者歸納出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享受生活,增加生活樂趣,并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zhì)。很多年輕人將自己的學習過程拍攝、錄制下來,發(fā)到微信朋友圈,制成抖音、快手作品,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二是創(chuàng)造新生活,學習獲得了新的生活本領,既在精神上有了獲得感,又可以憑借新掌握的一技之長謀生、創(chuàng)業(yè),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很多年輕人通過對非遺項目的學習,開發(fā)非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打開了新的創(chuàng)業(yè)天地。
沈陽市群眾藝術館館長白旭說,文化館的藝術普及教育不應僅限于開展傳統(tǒng)的培訓課程。如果文化館能創(chuàng)新理念,拓展藝術普及培訓思路,如推出傳統(tǒng)樂器主題音樂會,并配以專業(yè)老師的輔導、表演、講解,講出一件樂器或一支曲子的精彩故事,就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且培訓效果會更好。
白旭又提出,“云課堂”雖然很時尚,但仍需夯實線下課堂!熬W(wǎng)絡課堂或許能吸引不少年輕人,但是藝術教育、非遺傳承最終需要面對面,線上線下課程協(xié)同起來,文化館才能為百姓搭建更好的自我教育平臺!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