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音樂教育發(fā)展改革的新突破
這次在東北師范大學(長春)舉辦的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師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動已近尾聲,感謝組委會安排,讓我以觀察員身份在會議上做點評發(fā)言,談談參會的收獲及活動期間的所思所想。確實,我是一個老“高師人”,想與同行交流的話題不少。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我想講四點個人看法。
一、對本次展示活動的第一感受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以及音樂教育根基深厚的奧地利、匈牙利、瑞士等,能夠在國家層面—政府主導下,為音樂教育事業(yè)舉辦如此大規(guī)模、高規(guī)格、全方位,打通中央和地方,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不同辦學層次的專業(yè)展示交流活動?梢哉f,只有我們這樣的國家體制和“全國一盤棋”的教育統(tǒng)籌管理機制,才可能做到如此有效的運作。在我國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中央將全面提升國民素質(包括對“美育”的倡導)作為一種國家行為,予以大力推進。想必大家已經注意到,最近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一些非常重要的講話中,明確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國家,其中,“美麗”一詞是在已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法上新加的。須知,要在我們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歷史悠久、區(qū)域和民族差異較大,經濟、教育、文化發(fā)展不平衡的國度,實現(xiàn)學校美育普及與提高,確實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工程。但是,政府在做,而且是主動地做,積極地做,開拓創(chuàng)新地做,這次展示交流活動就是實例。
二、本次展示活動的坐標(目標指向)在哪里?重點要解決什么問題?
本次展示活動是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發(fā)展改革在新的時代要求、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下進行的。如要辨析這次活動的目標指向,需要從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發(fā)展改革的歷程來認識;仡櫢母镩_放以來的40年,高師音樂教育大致有兩次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課程改革舉措:
1979—1983年,由當時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發(fā)起,整合散布在全國重點城市(北京、上海、南京、重慶、武漢、天津、哈爾濱、長春、沈陽、西安、廣州、濟南、長沙、開封、蕪湖、南昌、福州、杭州、蘭州、呼和浩特等)的高師院校教學資源。同時,由這些院校中有經驗的教師,按不同課程門類分組(每組3—5人不等),并從中指定牽頭學校和責任人,在一兩年時間(少數(shù)課程有所后延)內,分科制定高師音樂專業(yè)各主要課程(包括聲樂、鋼琴、樂理、視唱練耳、歌曲作法、合唱與指揮、和聲學、曲式學、復調、配器法、樂器演奏、音樂教學法等10多門課程)的教學大綱。用“教學大綱”規(guī)范當時的高師音樂專業(yè)教學活動,穩(wěn)定教學秩序,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2003—2006年,由福建師范大學王耀華教授牽頭申報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實踐研究”項目,被評選為國家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大課題,國內20多所重要的高師院校共同參與。由于該研究內容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規(guī)劃相吻合,此項目便直接成為“教育部委托”的研究課題。在歷時三年多的時間里,取得3項主要成果:(1)制定《全國普通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方案”)。(2)撰寫《全國普通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yè)主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近20門課程)。(3)編寫并出版了與“普通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yè)主干課程”相對應的“推薦教材”(近20種)。這3項成果完成后,教育部將第1、第2項以“辦公廳文件”名義予以公布、下發(fā),并在全國范圍確定50多所高校為“試點單位”,以點帶面推進改革實踐。
這項由眾多高校共同攻關,形成相應配套成果,并得到教育部支持、認可的研究實踐,在確立和強化高師教育與基礎教育對接、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理念,明確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促進高師音樂教育課程建設與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囿于此項研究實踐是在16年前進行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15年)尚未出臺,研究者、實踐者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和普通學校美育課程改革的認識,遠未達到新時期國家在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引領的高度,與今天的時代發(fā)展要求有一定差距,因而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均難免存在局限。
與前兩次影響較大的課程建設與改革實踐相比,這次教育部舉辦的展示交流活動,除了繼續(xù)端正和深化教育觀念、進一步明晰改革思路外,目標直指學校美育工作兩大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課堂。以全面動員的強大陣勢,為高素質教師成長搭建展示交流平臺;以縝密細致的組織工作,為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建構觀摩激勵機制。我認為,教師和課堂是這次展示活動的目標指向,也是當下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有待重點關注和需要集中力量探究的問題。
三、本次展示交流活動后有哪些相關的后續(xù)工作?需要著力突破的主攻方向在哪里?
首先說明,關于下一步工作的思考提示,當然不是我的職責。下面提出的一些個人意見,僅是給教育部體衛(wèi)藝教司領導和受委托負責起草、設計、組織這項活動的專家作為參考性的建議。
。ㄒ唬┍局耙粡埶{圖繪到底”的精神,堅定方向、總結經驗、完善機制、筑牢平臺
本次展示交流活動的組織和操作方式無先例可循,一些新的思路和做法是對帶有比賽內容常規(guī)活動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由于是首屆,活動中很可能存在考慮欠周全和不完善的地方。記得體衛(wèi)藝教司領導在活動展開前的評委會上說過這樣一番話:“對這一方向正確的新事物、新舉措,不必忙著批評,先搞起來,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做出調整、完善!爆F(xiàn)實工作中,一些有價值的舉措,往往是還未付諸實施,就夭折在一片議論聲中。所以“少說多做”“先做后說”,從利于工作推進、講求效率的角度看,是實事求是和不難理解的,F(xiàn)在,展示交流活動即將圓滿落幕,活動的全部流程已為廣大參與學校、教師親身經歷,大家在充分肯定這次活動正確導向和若干創(chuàng)新形式的同時,也從不同視角體察到這項活動在章程擬定、程序設計、展示交流評比細則等方面,尚有調整、完善的空間。廣泛聽取意見,及時總結經驗,局部調整改進是必要的。相信這樣做的結果,必將會使這兩年一屆的展示交流活動越辦越好,真正成為提高我國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水平的穩(wěn)定平臺。
。ǘ⿺U展活動參與覆蓋面,增強活動輻射影響力
這次活動共計有69所院校參加,目前全國有500多所高校設置了音樂教育專業(yè),而參加此次活動的院校約占全部院校的八分之一,這意味著還有待更多院校和更多教師參與到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中。建議加大活動宣傳和行政動員力度,希望活動的成功實踐能影響到更多的地區(qū)和院校,讓這一促進高師優(yōu)秀音樂教師成長的春風遍及神州大地。
。ㄈ┰陉P注教師和課堂的同時,高等院校要在建設“中國文化特色音樂教學材料”上有所作為
也許有教師會問,為何你要在點評中提出與這次展示交流活動關系甚遠的教材問題呢?我的回答:一是此事重要,繞不開。中國音樂教育體系的構建,除了體制、機制、課程、課堂、教師等條件外,最終必不可缺的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音樂教學材料”的建設。二是有感于此次活動中,不少參賽教師展示交流的曲目,不管是演唱的、演奏的,還是講的、指揮的,保守地說,一半都是外國作品,而且很多教師往往是在表演外國作品時更“出彩”。長期以來,這個現(xiàn)象雖在各院校日常教學中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但卻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如果說在中國音樂教育最初的起步和探索階段,學習、引鑒外國音樂理論和教學材料必不可少,那么已有百年歷史的中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仍停留在“言必德奧”,止步于“國際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的話,那就大大落后于當今“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落后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了!這里只需要了解2017年經國家審議通過的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外作品“9比1”的選材比例,以及加大中國古詩文和近現(xiàn)代經典文學作品教學分量的舉措,就能窺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些動向。為此,徹底扭轉長期延續(xù)下來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外作品比例失衡的改革實踐已提上日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堅定理念,正在化為提煉“5000+100”(五千年中華傳統(tǒng)音樂+百余年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作品)的實際行動。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在“中國文化特色音樂教學材料”建設上理當有所作為,因為我們處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主渠道的“上游”,對中國音樂教育應該具備的人文內涵、精神品格和藝術特質,負有開掘、弘揚、示范、引領的責任。
四、遵循高校音樂教育人才成長規(guī)律,避免人才評價誤區(qū),讓更多年輕的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在高校教師隊伍中脫穎而出
本次活動共計有170多位教師在三大交流板塊中進行展示,均有十分出色的表現(xiàn)。我注意到,其中有不少年過40歲的中年教師,其參賽的主項、副項全覆蓋,展現(xiàn)了勇氣、自信和可貴的職業(yè)責任心。此外,參賽選手中有相當一批近10年來進入高校教師隊伍的年輕碩士、博士和“海歸”,他們在微課或現(xiàn)場技能展示項目中,還帶著各自在攻讀學位期間學習積累、刻苦修煉的成果(學位論文、畢業(yè)音樂會、專題研究、音樂作品等),熱情投身到活動中,同樣也是主、副項全面開花。縱觀今天成長于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時期、有著各種不同師承關系的新一代教師,學歷高、視野寬、方法新,充滿活力,有著不可估限的學術發(fā)展前景。
說到這里,自然會涉及高校音樂教育人才成長與評價問題。在對此次展示交流活動正確導向、精心組織、創(chuàng)新突破、多元評議、公開透明等予以高度評價、充分肯定的同時,我想應警惕一個可能出現(xiàn)的誤區(qū),即“中小學學生學什么,高師學生就學什么,大學教師也就教什么”。盡管這種主張(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潛在的)包含有“高師辦學與基礎教育對接、為基礎教育服務”的積極一面,但這種認識或論點至少是不全面,也是經不住深究的。人們常用“一桶水”與“一碗水”的比喻,形象解讀教師廣博的知識儲備與教學中自如、有效、有限應用的關系。大家都知道,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是不同層次的教育,彼此有不同的社會分工、不同的教育功能,當然就有不同的教學領域、不同的教學要求、不同的教學形式和不同的培養(yǎng)規(guī)格。另外,高校的人文藝術學科,對社會還肩負精神引領、思想創(chuàng)新、學術探究、文化傳承等國家智庫和社會中堅應有的責任。為此,高校教師的人才培養(yǎng)和人才評價,應該有更高的標準和更寬、更多樣的要求,不可能用有限模式、統(tǒng)一規(guī)格去框衡所有高校和每位高校教師。正如醫(yī)療衛(wèi)生界一樣,既要有全科醫(yī)生,又要有外科、內科、五官科、婦產科醫(yī)生,甚至有更細更專的腦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專科醫(yī)生和專家,方能適應患者和社會的需要。我想,這些直白、淺顯的道理不言而喻,是很容易形成共識的。
這次規(guī)模盛大的活動,是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發(fā)展改革歷程中的一次新突破。為了從歷史長河中認清我們的來路,讓前賢為今人提供榜樣,在這里我想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些雖已故去,卻常留在后人心中的高師音樂教育家的名字和他們曾經工作過的院校,作為點評的結語。
北京師范大學、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先生
北京藝術師范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劉雪庵先生、老志誠先生、蔣風之先生、張肖虎先生
蘇南文教學院、華東師范大學、上海音樂學院:錢仁康先生
上海藝術?茙煼秾W校、上海音樂學院:吳夢非先生
南京師范大學:陳洪先生
山東師范學院:劉質平先生、孫濟南先生
西南師范學院:李濱蓀先生
長白師范學院、東北大學、沈陽音樂學院:霍存慧先生
江西師范學院:劉天浪先生
福建師范學院:曾雨音先生
華中師范學院、廣西藝術學院:陸華柏先生
中央音樂學院、安徽師范學院:劉北茂先生
湖南師范學院:劉已明先生、儲聲虹先生
貴州師范學院:朱石林先生
哈爾濱師范學院:唐學詠先生、汪立三先生
南京曉莊師范學校、徐州師范大學:費承鏗先生
還有許許多多在這塊園地默默耕耘的音樂教育前輩……
他們生前都曾是一名平凡的師范音樂教師,他們的精神、胸懷、學識、人品和貢獻,是激勵今天高師音樂教師學習、進取的動力,我們應該感謝他們,記住他們!
新時代,新目標,新征程,呼喚在座的170多位參賽教師和所有致力于師范教育的同行們共同努力,將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師資水平和課堂教學能力,提升到歷史的新高度。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