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調(diào)音師:三位小提琴神童的教育故事
01蔡珂宜(新加坡華裔)Chloe Chua
她兩歲半學鋼琴,四歲開始拉小提琴,蔡珂宜每天練琴五小時,沒想到她小小年紀竟對音樂會如此執(zhí)著與癡迷。
珂宜的母親林英麗是一名鋼琴老師,當初讓女兒學音樂只是為了培養(yǎng)她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
她說:“我的教育理念中有四個不可或缺的元素,要學習一門藝術,要參加一項運動,要有一個信仰,要有可以養(yǎng)活自己的一技之長。因為這些都不是短期的,而是可以陪伴孩子到老的東西。最初讓她學藝術只是作為生活上的點綴,讓她知道什么是美。只有當一個人會欣賞美的時候,她的生活才是富足的!
蔡爸爸說:“發(fā)現(xiàn)女兒有音樂方面的天賦是一件好事,至于將來要走怎樣的路,我不會規(guī)定她要做這個或那個,就讓她的才能和恩賜來帶領她吧。只要是做正確的事情,有一技之長,可以供給自己的生活。若是做她喜愛的東西,又能成為她的工作,那是個非常大的福氣!
抱著相同信仰與理念的父母決定分工督導女兒,一個開拓她的音樂認知,另一個則著重培養(yǎng)她健全的身心靈與世界觀。
媽媽林英麗主要負責培養(yǎng)女兒的音樂才能,平日里的小提琴課她都會陪著一起上。認真記下老師強調(diào)的重點,回家陪著女兒一遍遍練習。還經(jīng)常會用講故事的方式,把樂曲中所要傳遞的情感編成孩子熟悉的故事講給她聽。
林媽媽說:“我有時會自創(chuàng)歌詞放進她要拉的曲子里面。有些畫面感比較強的,我就跳給她看。講故事的話比如在拉《冬》中高潮刺激的部分,我就跟她講貓追老鼠的故事,讓她感覺到那種緊張。有時講一個很有趣的東西,兩個人就笑翻在地上,這樣的過程很享受,很好玩。”
在孩子的教育上蔡爸爸一直強調(diào)的一句話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身、心、靈、個性方面都要很健康。一個人哪怕再有才干,身心靈的健康是本,才干能力是擴音器。如果你的本不好,你的才干再好只會把惡的東西放大。若是本性好,才能借助才干把好的價值觀傳達出去。所以本一定要對。”
02李映衡(澳大利亞華裔)Christian Li
不同于大部分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李映衡來自于普通家庭,父母都未曾從事過與音樂相關的工作。然而,并非出身音樂世家的他,卻從小就對演奏展現(xiàn)出了超乎尋常的興趣。
就在其他家長忙著為孩子爭搶所謂“起跑線”的時候,李映衡的父母引導他自己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風景線,他們一開始僅僅希望映衡的一生可以有音樂這個不老不散的朋友為伴,卻從未想到李映衡有一天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但實際上,并無藝術背景的衡爸衡媽和其他“家有琴童”的父母一樣,起初也曾有過諸如擇師的顧慮、選曲的苦惱。
當媽媽發(fā)現(xiàn)他有很好的耳音,具有音樂天賦,便像很多琴童父母一樣,開始盡己所能培養(yǎng)孩子。毅然割舍了自己的工作資源和社交圈,帶著小衡從墨爾本搬到悉尼,其后為他進一步求學又回到墨爾本,真可謂當代的“孟母三遷”。
起初媽媽送他去學鋼琴,然而他卻對小提琴一見鐘情!拔矣X得小提琴的旋律更吸引我……我會為它的音色著迷,它是那么具有歌唱性。相比鋼琴,我覺得小提琴更容易,我更有興趣演奏它。”
李映衡說:“ 練完琴以后我覺得很輕松,我很享受,已經(jīng)習慣了練琴”。
當學習成為一種習慣,知識的汲取就不再是單純的灌輸。李映衡對小提琴演奏的感情投入,是比勤奮練習更重要的成功關鍵。
衡媽的日記中,悉心地記錄著孩子在音樂之路的點點滴滴:上課的要點、練琴的錄像、家長的苦惱和生活的趣事。
偶爾她也會給小衡“爆料”,比如會笑他話多:“練琴半小時,有十分鐘都在練嘴皮子”,更提到有一次他和外國同學聊起外星人的話題,最后那個男孩竟流著淚對他講:“你也太能說了……” ,媽媽忍俊不禁:“能啰嗦到這樣的,大概只有唐僧了吧?”
這些片段組成了一份“琴童成長陪伴日記”,看似無奇卻飽含深情。
“這條路是小衡自己的選擇,作為身后的父母會盡力給予默默支持”,小衡媽媽在日志中寫下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能飛,我會托著你飛”。
有這樣一位既堅定又溫柔的母親,相信小衡未來的路定會走得更穩(wěn)、更遠。
03朱蕾雅(英國華裔)Leia Zhu
朱蕾雅的長處在于從一開始學小提琴,她的學習方法就超過太多天才小提琴學子,那就是她是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和文化,在知識和文化中學習音樂,最后才是在音樂中學習演奏小提琴。
朱蕾雅2006年生于英國,父母都是中國大陸移民。她3歲左右開始學演奏小提琴,學琴一年后就上臺表演。之后她的學習和練琴,感覺都是在旅途和舞臺上完成似的。
她學習能力超強,學習質量極高。從一開始,她就不是在學一件樂器,而是在學音樂,在學文化,在學藝術,小提琴只不過是她學音樂和表達音樂的工具。上天賦予她非凡的音樂才能和超凡的學習能力,而她的父母和老師則給予了她健康的生活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她的父母和老師從她學習開始就為她精心建造一個全面而強大的知識結構和文化體系。
她的父親說:“學任何東西到了最后都得歸到一條路上——學做人之路。無論我們學什么都是源于人而歸于人,如果不學會做人,那么最后去哪里都將失去方向!
在生活中學知識,從知識中提取文化,在文化中孕育思想,用文化和思想建造藝術感知能力。在文化和思想中學音樂,在音樂中學樂器。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