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多學習、多探究、多思考,提高自己的全面綜合修養(yǎng),這是無數(shù)的長者、老師以及書本告訴年輕學藝者的忠告,但能夠聽進去的并不多,真正潛心下來努力學習者更少。最近全國各地藝考陸續(xù)開始,筆者偶然聽到兩位候考學生的家長對此問題有意無意的討論,大致意思是說,這種提高修養(yǎng)的觀點只是個偽命題,只要咱臉蛋好看,嗓子好聽,就不愁以后學不出來。他們搬出的例子看起來也非常具有說服力:《中國好聲音》三屆冠軍都是小年輕,他們能讀過幾本書?豫劇大師常香玉,又能讀到碩士學位還是博士學位?這樣的論調以及例子,還真是吸引了一幫家長的附和。
用好聲音的冠軍拿出來當論據(jù),首先暴露的是一種心態(tài),那就是學習藝術是為了名與利,這本身就是不健康和不正確的。關鍵的討論在于:沒讀過多少書就能成功和要想成功必須多讀書之間存在悖論關系。我們不否認能取得“好聲音”的冠軍是一個人成功的標志,古典音樂界也一樣,李云迪能取得肖邦大賽的冠軍,也是他成功的標志。但我想這樣的成功,更多只是一個人的天賦與可能性被肯定的標志,在業(yè)界資深人士看來,授予其冠軍稱號,類似于“孺子可教也”的點頭默許。這種成功也只是一個階段之內的被肯定,離更大的、更本質長遠的成功,還相差甚遠呢!導師在授予選手冠軍稱號時,都會說這只是一個開始和起點,選手手握獎杯時也會鸚鵡學舌地說這只是我的開始與起點。不過遺憾的是,導師說的話是以其人生積累出來的認識與感嘆,選手則只是鸚鵡學舌來逢場作戲。接下來很多獲獎者不一定能夠按導師的教導來嚴格要求自己繼續(xù)潛心學習,甚至早把這些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郎朗與李云迪可以說是取得了全世界范圍內最大的成功。但在更高層次更深意義上來看,他們的成功還可以更上層樓。近期趙世民在《音樂周報》上寫了關于郎朗的文章,建議他搞古典詩人系列、文物古跡系列、先賢哲人系列的作品創(chuàng)作,擔起“創(chuàng)和率中國鋼琴學派的使命”,做到“在鋼琴界,世界就得聽你說話”,希望他最終成為“一個偉大的精神領袖”。這是多么深刻的期盼,假如成功,又將是多么世界性的、歷史性的成功啊!
我們不能把成功狹隘理解,同樣,也不能把學習和提高修養(yǎng)狹隘理解,否則無法解釋不識幾個字的民間藝人能成為大師的問題!皯虮忍齑蟆笔浅O阌駫煸谧爝叺脑,也是掛在北京人藝排練廳里的一幅字。真正想把自己的戲演好唱好的優(yōu)秀演員,他們針對自己行當本身的鉆研學習,是極端認真和深入的,這種高度和深度絕對不是隨便就能達到的。梅蘭芳為了練眼力,用養(yǎng)鴿子的方法。蓋叫天練眼力,用火柴棒撐眼瞼的方法。馬連良練眼力,用點香火的方法?雌饋硭麄冎皇窃诰毤寄,實際上,這些獨特方法的背后,是他們向著更深入更本質的層次學習的表現(xiàn),他們的學習和提高修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在專注、努力和刻苦。這一點正是現(xiàn)在很多學藝者難以企及的,尤其當今的花花世界,分散人注意力的東西太多了,誘惑人的東西也太多了,每天二十四小時里真正能夠花在自己專業(yè)上的時間與精力,又能是多少呢?
還有兩個例子來注解我剛才的說法。一個歌手在參加電視音樂節(jié)目時,絞盡腦汁茶飯不思地進行歌曲的重新編配,其努力也換來了節(jié)目導演對他“你是天才”的稱贊,但最終場上的表現(xiàn)卻難盡人意,一首李宗盛看似小歌卻內涵深刻的大歌《山丘》,被弄成了技術堆砌看似大歌卻浮躁花哨的小歌,人生歷練的山丘變成了小孩過家家堆起的小土坡。這位歌手十分的努力換來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學習和修養(yǎng)不夠的原因,弄不清改編歌曲的重心不在技術,而是要依據(jù)歌曲最基本的情感基調。另一個例子是楊燕迪在FM94.7節(jié)目里對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解讀中,說此曲有些美是屬于耳朵聽覺的,而有些美,卻不是能夠用耳朵聽出來的,當你能夠閱讀譜子、親自演奏、學習西方音樂史、了解音樂風格的流變與時代的變遷,才能更多更好地理解與欣賞這首作品,如果沒有刻苦與大量的學習,綜合地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你還真不知道巴赫作品的美,能有那么多方面。(音樂周報 王群衛(wèi))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