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宗教是一種文化。是的,宗教是一種文化。千百年來,宗教文化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發(fā)揮著作用,而且對社會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產生了影響。浩如煙海的宗教典籍,豐富了傳統(tǒng)歷史文化寶庫。從小,爸爸就告訴我:“這個世界是因為有了你,周圍的人是因為有了你,才變得和諧,你不能給別人制造痛苦。”
1945年,吳靈芬出生在山東省青島市一個宗教家庭,家中祖祖輩輩都是虔誠的基督教教徒。當時,父親是山東宗教界的領袖人物,全家都居住在青島市的教堂里,在宗教界具有著很高的身份,因此吳靈芬便毫無懸念地出生在教堂里。這是一個很大的家庭,兄弟姐妹五個人,在整個一條街都屬于知書達禮的大戶人家。因為家庭在宗教界有著很高的地位,能接觸到外國的傳教士,還可以經常參加教堂的唱詩班,大家無論身份高低,都以兄弟姐妹相稱,所以她童年的眼睛里看到的只有和諧,感受到的也只有純凈、和睦的氛圍。從小,爸爸就告訴她:“這個世界是因為有了你,周圍的人是因為有了你,才變得和諧,你不能給別人制造痛苦!闭沁@樣的家庭教養(yǎng)及唱詩班的耳聞目染才造就了吳靈芬優(yōu)雅、謙虛的本性,同時造就了她良好的音樂啟蒙教育。
當時,青島市的教堂大部分都屬于德國人,德國人離開后,在那留下了很好的音樂傳統(tǒng)。因此,青島從事音樂藝術的人很多,即使沒有很富裕的家庭背景,也至少會拉小提琴,甚至去做小提琴。文化大革命后,青島的工人們仍是會自己做小提琴來拉,這樣的音樂氛圍與音樂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因此,當年的青島具有良好的音樂氛圍與音樂傳統(tǒng),大到市長,小到工人,都是音樂愛好者與傳播者。而吳靈芬又出生在一個在省內都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自然而然地就有條件調節(jié)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愉快一些。因為從小在教堂里長大,她深深地愛上了教堂音樂。
別人可能認為吳靈芬的運氣非常好,其實她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幸運。她2、3歲時得了肺炎,然后一直是軟骨病,幾乎不能走路,從小受盡了病魔的摧殘。當時她的一個哥哥是山東省的第一號運動員,后來成為國家籃球隊的隊員。哥哥比吳靈芬大十歲,便擔當起來照顧吳靈芬的擔子。哥哥每天用自行車帶著吳靈芬到山林里鍛煉(如今的青島郊區(qū)全是大別墅大房子,當時全都是山野地),他自己圍著山跑一圈,然后再把她送回家,直到五年級,吳靈芬才開始真正獨立地起立行走。等能獨立行走后,她每天還是堅持跟著哥哥去山林里鍛煉,跟著哥哥跑步,從不間斷。因此她的進步就非?炝,很快,她的短跑60米、100米一下子就成了全校第一名,到了初中時,就被選入青島第二十中學體操隊,而且還是主力隊員,并取得了青島市的少年體操亞軍,全能6項。體操運動對意志的訓練,對她堅韌、樂觀的精神及協(xié)調能力的鍛煉很大,以致到最后做指揮都幫助很大。一邊是教堂的生活,一邊是小學中學的經歷非常豐富的課外活動,這兩樣促成了吳靈芬以后的生活態(tài)度與生活方向。正是有著這樣苦難的童年記憶,使得她從小就非常熱愛生活,也懂得如何在病痛中尋找快樂。
小時候,別人送給父親的一架鋼琴,父親放在教堂里,供琴師和姐姐們使用。謙恭的父親從來不會強迫孩子們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尤其是體弱多病的吳靈芬。因此,沒有人催她去學音樂,更沒有人強迫她去將音樂樹立成遠大的目標,父母只希望她能平平安安地活著。這時候的吳靈芬也從未想過自己要當一名音樂家,音樂啟蒙也相對比較晚。但是因為從小就處在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中,同時因為身體的原因,缺少很多其他孩子們的樂趣,吳靈芬打小就對音樂情有獨鐘,尤其是教堂音樂。她一開始聽唱詩班唱,后來變成自己來唱,8.9歲時,她看到姐姐們在那彈琴就自己琢磨。于是,年幼的她便開始自學小風琴,后來開始研究鋼琴,別人看到她非常喜歡,就主動來義務教她彈。三年級時,琴師看到她模仿他很像,就開始正式教她,也不收取任何學費。因為她的天資與悟性很好,便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一些外國的傳教士漸漸也加入到義務教她學習音樂的行列中來。
也許是因為有了宗教信仰,也許是因為有了父兄的呵護,受盡哭年的吳靈芬成長得異常茁壯與堅強。小小的年紀,她就已經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諦,她在宗教的氛圍中聆聽著世間萬物的出生、繁盛與凋零,同時也深深地熱愛著生活。這些崇高的情感,同齡人或許要在幾十年之后才能體會到,但是她很早就刻骨銘心地懂得了一定要珍惜生活,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