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音樂教室:技術與藝術的碰撞
鋼琴前空無一人,黑白琴鍵竟然在自己演奏;屏幕里,同一場景的桌面上多了一把標明各個結構的古琴;通過顯示屏的遠程指導音畫同步無延時……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北京國際音樂生活展暨國民音樂教育大會上,一些音樂教育“黑科技”直觀描繪了未來音樂教室打破時空限制、智能化教學的別樣場景。
5G+4K遠程互動
黑科技打造零距離課堂
兩塊屏幕、一臺攝像機、一個話筒、一把琵琶構成的場景你是否會想到直播?不過,在此次展會上確實有這樣的“直播”,但更準確的來講是“5G+4K遠程互動音樂教學”。5月26日,記者在中央音樂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的展臺上看到一名頭戴耳機的小朋友正在一臺攝像機和兩塊大屏幕前彈奏琵琶,屏幕中則有一位同樣抱著琵琶的老師,兩人不時會進行交流,并且共同進行了合奏,音樂、手勢通過視頻展現(xiàn)完全合一。
現(xiàn)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視頻中演奏的章紅艷老師此刻正處在中央音樂學院,盡管雙方是通過視頻交流,但沒有網(wǎng)絡的延時問題,基本上就和面對面交流一樣。這樣的遠程教學對體驗者來說是否真正能夠適應和有效呢?北京小學廣內分校正在上五年級的魯田慕詩同學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體驗中,我彈奏一句,章老師就會從指法、曲子的場景、背景故事講一講,除了多了塊屏幕,和與老師的面對面上課幾乎沒有差別!蓖瑫r她向記者提到,這樣的教學方式讓不方便去老師那里學習的人在家里也能夠實現(xiàn)一對一的上課,非常方便。
除此之外,在展會上,還有各種各樣的黑科技教學在中西樂器教學中呈現(xiàn)?_德的云上鋼琴教室,兩臺鋼琴在遠程教學中可以實現(xiàn)聯(lián)動,老師演奏時,學生的琴鍵也會動,同步還原,通過物聯(lián)網(wǎng)的技術來達到遠程教育,打破時空合奏樂曲。易古箏的智能音樂教室也將古箏學習通過各種各樣的游戲設置變得更具趣味,老師也可通過視頻看到學生的彈奏情況進行糾錯。越來越多的“黑科技”加入到了音樂教學中,音樂教育體驗變得更為“神奇”。
智慧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
機器是老師的良好輔助
音樂教育作為一個很細分的門類,自古到今都是手把手老師帶徒弟的方法,這種教育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給音樂教育的普及就帶來很大的問題,教育效率也很難提高。裸眼3D音樂會、VR樂器拆解、AR樂器百科、5G+4K遠程互動音樂教學等,將5G與AI、大數(shù)據(jù)、虛擬現(xiàn)實等新興技術結合應用于音樂教育領域打破了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讓教育變得更為靈活。
其實,在教育教學方式的探索中,智能化教育早已滲透到了各個學科,不僅僅是在音樂領域,一些通用技術是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程序的更改,而一些針對專業(yè)的科技設計也為其他學科的智慧化教育提供了參考。
據(jù)了解,現(xiàn)在的各種智能教育已經(jīng)在普通的教育中體現(xiàn)。智能機器人助教進行個性化定制和線上作業(yè)批改,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智能糾錯、數(shù)據(jù)追蹤等看似高精尖的科技,操作起來卻并不復雜?萍颊蚱苽鹘y(tǒng)的教學方式,重塑人們的教育方式及學校。
科技加碼下的智能教育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學機構引入,各種人工智能的運用仿佛傳遞這樣一個信號“我可以自己根據(jù)軟件自學,人工智能設備可以給我糾錯”,當科技普遍運用,教師又處于什么位置呢?
未來社會的智能教育是運營了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機器人、云端數(shù)據(jù)、AR/VR、萬物互聯(lián)的。易古箏創(chuàng)始人孫之遠在民樂專場論壇上講到,在未來的古箏教育上要最終實現(xiàn)像購物平臺一樣千人千面,能夠更具學生的不同階段自動提供練習方案。
在同期舉辦的“音樂教育的快樂學習與未來學習”主題論壇上,中國聯(lián)通網(wǎng)絡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涌講到,基于人工智能的視頻識別技術,如果指法音準有錯誤的話,不用通過老師就可以指導。但是,藝術的教育是離不開老師的,未來的機器是老師一個很好的輔助,基本的教育功能和基本的問題不用老師再來手把手的教,可以大大提高老師的教育效率,減輕老師的教育壓力,但是最終的藝術教育仍然是需要人的,機器可以做基礎的培訓,但是機器不可能培養(yǎng)出一個音樂家。人工智能藝術教育不可完全替代,人工智能和人是需要結合起來的。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