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季”漸近尾聲藝考像流水線“生產(chǎn)”藝術(shù)生
隨著各大藝術(shù)院校藝考成績的公布,一年一度的“藝考季”已漸近尾聲。但在此期間,藝考競爭的殘酷、“童星”藝考生的動向等等也再次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藝考,作為通往娛樂圈的“捷徑”似乎越來越受青睞,而由藝考所引發(fā)的一切,也值得反思。
這個周末,我的一個朋友被拉去做藝考的評委。南方一地級市示范學校,到河北省招考播音主持專業(yè)的學生。該學校是由?粕秊楸究频亩驹盒。與朋友聊天中獲悉,近幾年每年春節(jié)前后,這個學校都要來北方招收播音主持專業(yè)的學生,說北方人普通話標準。此言不虛,畢竟河北省灤平縣是普通話的發(fā)源地。
考試從上午8點半就開始了,朋友在椅子上坐了幾乎一天,考評了191個學生。據(jù)了解,當天的應考分7個考場,報考的學生達到1200多人,而該學校今年在河北的計劃招生數(shù)是10名。
盡管是極度勞累的一天,但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朋友,絲毫不敢馬虎,因為對于這些莘莘學子來說,這是他們生命旅途中重要的一步。朋友以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伯樂精神,認真考量每個學生。然而,這一天下來,朋友卻感慨:讓你眼前一亮、讓你“怦然心動”的少之又少,幾乎是“百人一面”,就像流水線上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套路都是一樣一樣的,就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種感覺并非孤例,事后朋友和幾個評委交流,大家都是一樣的感受。
這所學校的考試設(shè)置分四個方面:形體氣質(zhì)、播讀新聞稿件、對新聞稿件即興評述,才藝展示。四個環(huán)節(jié)下來時間很短,但是也可管窺出孩子們的水平如何。
讓朋友和其他評委產(chǎn)生同樣的感受的,主要就在后邊兩個環(huán)節(jié)。先說才藝展示,近200個學生大多是女生。女生中除了一個唱豫劇、一個跳倫巴的,可以看出是自己有這方面愛好,從小就進行過相關(guān)的訓練外,剩下的幾乎都是唱歌和跳舞。跳舞十個里有九個是相同的,大多都是傣族舞,開場的架勢、簡單的幾個動作都是一樣,只不過有些柔軟有些僵硬。而選擇唱歌的,好多都拿著小吉他,簡單地撥拉兩下,唱一首快歌,一看就知道是“臨時抱佛腳”。
再說新聞即興評述?忌鶕(jù)自己抽到的簡短新聞進行述評。同樣,學生們都在按照一個模式進行:先陳述自己的立場,再旁征自身的例子或看過的類似的新聞報道,再說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套路也許沒錯,但是孩子們說著說著就偏離話題收不回來,說不到點上。更主要的是你感覺不到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感覺到的是他們都想照著模式走,卻亂了陣腳。
一天下來,讓朋友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個學生。他的評述有新意,有自己的想法,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來進行的。而大多數(shù)人連開場白都一樣,狄更斯《雙城記》開頭的那段話“這是一個好的時代,這是一個壞的時代”就被不止一個學生引用。
除了這兩項,朋友還發(fā)現(xiàn):女孩子里有很多做了做了雙眼皮這樣的面部整容;許多女生都化了妝,還有一些男生也化了妝;女生中只有一個穿運動鞋其他都穿著“恨天高”的高跟鞋。是誰告訴他們應該這樣穿著打扮?難道“顏值”很重要?難道“顏值”能這樣增分嗎?
其實,答案就在身邊。一些打著藝術(shù)培訓的專業(yè)機構(gòu)和專業(yè)老師就是這么教的。社會的輿論風向也是這么告訴孩子們的。我的一位老鄉(xiāng)的女兒今年也參加了好幾所學校的考試,也是想考播音主持專業(yè)。老鄉(xiāng)說,孩子的文化成績不是太好,為了能考上差不多的大學,只能走藝術(shù)特長生這條路。小姑娘先是在市里師從一位電視臺的主持人,接著又到省里向一位老師求教。來來去去,一年多的時間,這位地里刨食的老鄉(xiāng)為女兒已經(jīng)拿出好幾萬元。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順利地考進一所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有個理想的工作崗位。這無可厚非,但藝術(shù)生,到底該怎樣培養(yǎng)呢?
近幾年趨之若鶩的藝考,就像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等等遍地開花的快餐一樣,沒有差別,沒有滋味。
武漢理工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副教授楊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 “藝考培訓存在弊端,藝術(shù)是個性化的美, 而藝考培訓是模式化的, 工藝化的批量生產(chǎn)把藝術(shù)當成一種工具,并不是真正的藝術(shù), 更不能通過培訓提高一個人的藝術(shù)天分與素養(yǎng)!
從這所學校過來的主評委說:“這些孩子文化課需要200多分加上藝考分,就可以進入大學。他們主要就是為了拿到一張文憑。”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在媒體工作的朋友,他曾到一所地級市師范類學校為大二學生代課一年,教授新聞傳播。滿懷激情的朋友,想把這些年自己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和自己的新聞理論傳授給學生,可是一學期下來,他感覺“很受傷”。學生們上課基本玩手機,一次他打算講授新華社高級記者穆青采寫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問同學們知道穆青、焦裕祿嗎?下邊一臉茫然。而說起要帶大家走基層去實習,一位學生積極地回應“可以帶‘家屬’(異性朋友)嗎?”朋友啞然!
“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也是一個壞的時代”,但更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改變選拔的模式,改變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改變選材的標準、培養(yǎng)的機制,讓正在讀書年華的孩子們專注于讀書和興趣,專注于培養(yǎng)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專注于提升自己的學識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讓一些孩子抱著投機取巧的想法考大學,為拿到一張所謂的文憑。
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即使讓他們拿到文憑,走入社會,又會給社會的長遠發(fā)展帶來哪些有益的推動力量呢?而把一些有興趣和天賦的每個個體都用一種模式來培訓和“塑造”,顯然削弱了他們自己本身的優(yōu)勢。即使他們真的憑借藝考培訓走進了大學校園,但最終,沒有個性、千人一面的主持人和演員又能為熒屏帶來多少新鮮感呢?
林妙可,一個“普通”的落榜生
最近,因為連續(xù)在北京電影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的藝考中失利,曾在北京奧運會上“一炮而紅”的女孩兒林妙可又一次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兒。
與去年另一名童星關(guān)曉彤參加藝考時一樣,林妙可的藝考之路也可謂萬眾矚目,但她身上聚焦的卻不是類似“學霸”“長腿女神”那樣的光芒,而是被貼上了長殘、做作、衣品差、少年老成這樣的標簽……
一直在人們的關(guān)注下長大,林妙可如今的境遇令人唏噓。9年前,她曾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奧運會上短短幾分鐘的亮相,讓她收獲了眾多人的喜愛以及名利,但不久后“假唱”即被爆出,或許是張藝謀導演的“雙簧”卻讓林妙可從此走上了被黑之路。有很多人認為,她的聲音不如背后真正的歌者楊沛宜,卻堂而皇之地接受了因此帶來的名與利,實在是對另一個小姑娘楊沛宜不公。但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如何表演,演還是不演,唱還是不唱,或者只演不唱,只唱不演,并非她一個小女孩兒就能決定的事,她當時應該沒得選,另一個小姑娘楊沛宜也沒得選。
奧運會開幕式音樂總監(jiān)陳其鋼曾這樣解釋當時的選擇——無論是對于林妙可,還是對于楊沛宜,我想都是公平的。也就是說,這個組合,是一個最完美的聲音,搭配了一個我們認為最完美的形象。
現(xiàn)在看來,這個選擇給林妙可帶來了名利,也帶來了“災難”。這之后的9年中,林妙可過得十分不平靜,在或低或高的“罵聲”中,她長大了,成為一名普通又不普通的“藝考生”。
看過林妙可北電初試一個直播平臺對她進行采訪的視頻,只能說她的表現(xiàn)的確有一點“不合時宜”。在“韓流”肆意涌動、網(wǎng)紅頻頻出現(xiàn)的年代,林妙可雖是妙齡少女的年紀,衣著卻常是“老藝術(shù)家”的范兒,但行為舉止卻如孩童時一樣,依舊搖頭晃腦、嗲聲嗲氣。這大概是除了“假唱”帶給她的污點之外,人們無法接受她的另一原因。而她的“顏值”,也成為一些人攻擊她的利器。甚至人們越來越習慣于將她的人生與當日幕后的小英雄楊沛宜做比較,時隔多年,楊沛宜當年的天籟之音和現(xiàn)在顏值的逆襲以及“唱功”的更上一層樓,更越發(fā)凸顯了林妙可今日的“資質(zhì)平庸”。于是,更多的批評甚至惡意一起涌向了她。
可以想象,如果今年她不能通過任意一所院校的藝考,她的標簽會再多一個,那就是:失敗者。而林妙可落榜的理由和其他落榜者應該也是一樣的吧,但她沒有得到一個落榜生普遍得到的那種安慰與祝福,得到更多的反而是冷嘲熱諷甚至謾罵。
或許,人們還是不肯原諒她。
人們惱恨的是不真實,人心厭惡的是不公平。所以知道“真相”后由喜愛林妙可轉(zhuǎn)為同情楊沛宜,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你可以不喜歡她,但是過度的批評,抑或批評的指向偏頗,甚至幸災樂禍、落井下石,于今日的林妙可也是一種不公吧。
話說當年,在幕后唱響天籟之音的小姑娘楊沛宜,的確該得到褒獎和贊譽。而林妙可,也許她的歌聲真的不如楊沛宜,但她的亮相,不是曾有很多人被她感染了嗎?那時的她,眼睛炯炯有神,笑容燦爛陽光。小小年紀,能做到在全世界無數(shù)目光的注視下登上那個舞臺,尚能不怯場地完成那一場秀,也足以讓人稱贊。是楊沛宜和林妙可一起奉獻了奧運會開幕式上那驚艷的幾分鐘。
而這次藝考,如果把她當成藝考大軍中最普通的一員,那落榜又有何稀奇?萬千人中,總有人被遺落。今年,絕大多數(shù)藝術(shù)院校表演系的淘汰率都超過了99%,中戲表演方向的錄取率更是僅有0.4%,不幸被拒在藝術(shù)院校的門外,不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F(xiàn)在的娛樂圈,有很多被稱為戲骨的演員,當初也并非一考就中。名揚國際的鞏俐,她的表演真的可以說演什么就像什么,但她連考三年才考上中央戲劇學院;已專注做老公馮小剛導演御用演員的徐帆,當年也曾是落榜生,不過因為機緣巧合已考上的一名學生未去,她才又通過補招入學。徐崢、郭曉冬、黃渤、湯唯也都有過落榜的經(jīng)歷。但他們是失敗者嗎?顯然,并不是。
一次不成,還有第二次,林妙可還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到達夢想的“彼岸”。更何況,條條大路通羅馬,若是今年不能被任何一所藝術(shù)院校錄取,來年學習下黃渤、湯唯學個別的專業(yè)“曲線救國”,說不定也可以真正走進演藝圈。她還有很多的選擇,可以轉(zhuǎn)向幕后,臺前,幕后,幕后,臺前,也不一定就是高下之分,無論哪種方式,都可以追夢。所以,現(xiàn)在一時的失利,林妙可不必太灰心,也許只是現(xiàn)在不適合,但不代表永遠不適合。
人生之路還很漫長,不管是曾有過的剎那輝煌,還是后來的“陰影”,林妙可都該走出來了,看客們也該走出來了。至于今天的林妙可,落榜并不可怕,命運的捉弄也好,由燦爛歸于平凡也好,都可以抹去浮塵,自我修正,腳踏實地,重新出發(fā)。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