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通過音樂來表達先輩們的高尚情操,啟迪年輕人要做怎樣的人
解放周末:從《龍華塔》《英雄淚》到《重上井岡山》,這些革命題材的音樂作品盡管沒有像《梁!纺菢訌V為傳播,但您依舊在堅持創(chuàng)作,這份動力來自哪里?
何占豪:我想首先是出于感恩。
我出生在浙江諸暨,父母都是農(nóng)民,家里兄弟姐妹很多,父母見我有些讀書的天分,就想辦法借錢給我去杭州讀書。有一天我接到一封家信,父親在信上說家里實在沒錢了,讓我想辦法在杭州自立。
我當時真是手足無措。幸好學校里有位學長是我的同鄉(xiāng),他會吹號,我從小喜歡音樂,也會吹號。他說:“你不要哭,你就代我在學校上課下課時吹號,我到街上去找活,給別人家里的紅白喜事做樂手掙錢!
在同鄉(xiāng)的幫助下,我得以生存了下來。后來,杭州解放了,我加入了浙江省文工團,在文工團里我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為什么失學,中國為什么會落后。我內(nèi)心非常感恩,感恩那么多人的流血犧牲,才有了我后來安定的生活。
解放周末:那您又是什么時候走上作曲道路的呢?
何占豪:1952年,我轉(zhuǎn)入了浙江省越劇團樂隊,在那里開始學習小提琴。1957年,我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進修班。
那時候我經(jīng)常去作曲系旁聽,有問題就經(jīng)常向老師請教。聽了沒多久我借用了評彈的調(diào)子創(chuàng)作了一首小作品叫《過節(jié)》。沒想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了這個曲子,因為我沒有署名,他們不知道是誰寫的,就到我們音樂學院來查,老師說很可能是何占豪寫的,就到管弦系來找我。
解放周末:看來您當時就顯露出了創(chuàng)作天賦。
何占豪:天賦談不上。很多人認為只有作曲家才能作曲,其實很多動人的曲子都是老百姓在勞動的時候、在田間地頭自己創(chuàng)作的。阿炳(華彥鈞)不但連音樂學院沒上過,連普通學校也沒上過,但是他照樣寫出了讓全世界感動的曲子。
解放周末: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大多喜歡聽流行音樂,也有愛好古典音樂的,總體來說,他們的選擇非常多元。您會不會擔心革命題材的作品在這個時代會顯得有些“老套”?
何占豪:我認為音樂的功能是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F(xiàn)在的青年人享受著美好的生活,他們朝氣蓬勃,這種精神面貌用豐富的流行歌曲來表現(xiàn),這無可非議。
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哪里來的?他們很少會想到。這也難怪他們,“80后”、“90后”們生于和平年代,所以我覺得我們這輩人有義務(wù)向他們講述中國人民的屈辱史、苦難史。
我年輕的時候,有一位老師曾跟我說過,一個人有好幾個稱呼,比如我,就有何占豪、作曲家、教授等,但不管什么職務(wù)什么職業(yè),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作為黨員,更有使命與責任用音樂來表達我的理想和我的情結(jié)。而我的音樂情結(jié),就是愛黨、愛國情結(jié)。
我寫《臨安遺恨》表達的是岳飛的精忠報國與英雄氣概;寫《英雄淚》講的是毛澤東、楊開慧那一輩人的情感;我把劉胡蘭的故事寫成 《山水情》,講的是那一代年輕人對祖國的愛。我就是想通過這些音樂來表達先輩們的高尚情操,使我們的后輩獲得共鳴,從而啟迪他們要做怎樣的人,也希望他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