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7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黃蒙拉曾作為特別嘉賓,獻禮文化周末七周年晚會,其精湛的技巧、獨特的樂感表現(xiàn),令東莞觀眾印象深刻。日前,他到深圳巡演。借此機會,筆者到音樂會現(xiàn)場專訪了這位文化周末的老朋友。
一名著名的青年演奏家,其童年時代的天賦異稟和學琴路上的勇猛精進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標配”。對于黃蒙拉來說,本次巡演既是獲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15周年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紀念,又是對過去職業(yè)生涯的一次總結。
金獎只是光環(huán),不是終點!叭サ艚皙劦墓猸h(huán),可以潛心探索藝術真諦!边@是他在接受采訪中說過的話,而這句話也印證在他的演奏上——曾經(jīng)有樂評人說他演出的樂曲“極為嚴謹、任何譜面上的小細節(jié)都不放過”。
一次訪談展現(xiàn)音樂家的內(nèi)心世界,而黃蒙拉想與大家分享的遠不止于此。那么,走進音樂廳,近距離感受音樂,不失為一個好途徑。2016年后,黃蒙拉將會帶著更多的音樂作品,為觀眾直觀展現(xiàn)小提琴的魅力。這或許是黃蒙拉音樂人生的又一個拐點。
文/夏覺得
不會再頻繁演奏系列作品
Q:你11歲開始演奏帕格尼尼《魔鬼顫音》,22歲摘得帕格尼尼大賽桂冠,31歲正式出版了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專輯……你的音樂生涯注定與帕格尼尼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F(xiàn)在你會對帕格尼尼有全新的認識嗎?
A:在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的想法,第一次演奏的確會更關注技術,想的是如何把作品拉好。剛得獎那會兒就已經(jīng)有意向要出專輯了。自己雖然技巧有了,但音樂上的感悟仍然太淺。于是又磨了9年。這9年磨出來的不是技巧,而是音樂性。
Q:這次系列演出,是對帕格尼尼作品的告別嗎?
A:要我告別帕格尼尼?我做不到的。不過,的確不打算老是演奏技術性的作品,演奏音樂的最終想法是傳遞音樂美,不能總是炫技能。這次巡演后,就應該不會再頻繁演奏系列作品了,可能會傾向于風格性更強的作品,比如莫扎特、巴赫、勃拉姆斯等的作品。
Q:你被貼上“東方的帕格尼尼”的標簽,你會因此而煩惱嗎?
A:不會,被貼上標簽還是證明有識別度。我獲得過帕格尼尼金獎,但是自己清楚演奏的目的不是為了技術本身就好了。那時我只知道拼技術難度,但隨著閱歷的增長,生活的積淀也融入到了琴聲中,傳遞出的情感已不可同日而語。
小提琴學習是螺旋式上升
Q:從4歲就開始演奏小提琴,如今你在學校里成為一名專業(yè)小提琴教授,這種角色轉變會不會影響你對小提琴的認知?
A:我對小提琴的認識始終在變化中,而這種變化是越來越健康的,在給學生上課的過程中,使得我越來越喜愛小提琴,甚至能通過給學生上課,獲得對小提琴更深入的了解,對小提琴的熱愛已經(jīng)無以復加。小提琴技術的掌握,需要在年輕時獲得,這樣才能在長大后,不會在很多年后真正想要表現(xiàn)內(nèi)心對音樂的理解的時候,手不聽話,那太可悲了。關于職業(yè)小提琴這條路,我沒有好的建議。學音樂和學小提琴是兩碼事,學音樂是很苦的,學小提琴,更苦。學樂器這件事本身要經(jīng)歷一段不那么容易有樂趣的過程,但是我愿意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一些,慢慢地就能看到曙光,如果過早放棄,可能就止步在技術性的追求上了。我有一個愿望,既然我愿意做這件事,我就把它做好,不管這個過程中需要多么辛苦多么累。
Q:你會有崩潰的時候嗎?
A:可能是因為我是摩羯座,比較不容易崩潰。要說最崩潰的時刻,并不是一開始的時候,而是遇到真正瓶頸的時候。當你的演奏能力,沒有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你要表現(xiàn)的藝術。有時候會滯留甚至長達一兩年,但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沒有什么突破不了的技術與過不去的坎。只要持之以恒,人類的智慧會突破任何瓶頸。小提琴的學習是螺旋式的上升,有時彎可能要繞得很大,但當你回歸原點的時候,你就會突破。當然最大的代價是時間,我每天的練習時間不會少于3個小時,即便是在巡演期間,也會保證基本的練琴時間。
人琴交融可遇不可求
Q:在演奏里,最美妙的時刻是怎樣的?有一個關于帕格尼尼的演奏故事,是他在臺上把所有的琴弦都拉斷,直到最后一根,但依然可以表達魔鬼的顫音。
A:不得不說,帕格尼尼是早期職業(yè)演奏家市場化開端的成功典范,關于帕格尼尼的故事以及妖魔化的傳說,其實是當時配合營銷手段的一些噱頭。與琴融為一體的時刻在舞臺比較少,在練習的時候會經(jīng)常有,最近剛發(fā)生過幾次,在大阪。完全人琴交融的狀態(tài)可遇而不可求,特別難得又美好。但是我并不最追求這種東西,我所謂的駕馭,是指精確駕馭。音樂作品不象長篇小說有很多的細節(jié)與描述,音樂作品需要反復讀譜,反復體驗當中的情緒邏輯,你不需要聽過帕格尼尼的演奏,因為它都寫在譜子上。
Q:在演奏中,你會有畫面感嗎?
A:有的時候,畫面會突然撞進來,會和之前的預設不一樣,可能會在客觀上有一些影響,我相信有些畫面是有共性的,和觀眾看到的是一樣的。有的時候,需要刻意去安排想象一些畫面。
Q:連續(xù)演奏24首系列作品,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給自己找難度的事,你怎么看待音樂演奏這件事?
A:音樂家在舞臺上是創(chuàng)造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發(fā)生的事和表達的情感,不會受到這個世界以外的影響。為什么演奏需要很安靜,因為觀眾需要在極其安靜的世界里,主動尋找他想要的情感。所以在這個世界里,不應該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藝術和文化是來源于生活,我更愿意說那是客觀生活的沉淀,舞臺上創(chuàng)造的世界則是精華,是脫離開塵世又源于塵世的,和當下沒有關系。大家如果靜心去尋找,一定會找到各自的回憶、共鳴、欲望、幻想。
在生活中習慣并享受獨處
Q:在小提琴之外,你有什么其他的途徑去放松或吸取養(yǎng)分?
A:我個人比較宅。喜歡閱讀、登山、去沿海城市玩帆船或者干脆瞎琢磨一些無關現(xiàn)實的事……學樂器的人,常常遇到各種練琴的問題,都要靠獨立思考去找出答案,久而久之會習慣并享受這種獨處。
只要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必定會遭遇喜怒哀樂,而音樂就是要表達人類共有的情感的,我們會考慮“人從哪里來,人活著為了什么”這種哲學問題,古典音樂中也同樣撇不開宗教信仰、哲學、性等話題,都是一樣的。日常所面臨的一切思想活動,古典音樂也面臨,只是提煉這些情感與思想而已,和其他一切藝術形式一樣,并沒有那么深奧、那么難懂。如果從人類的情感與人性出發(fā),其實古典音樂并沒有那么難。
我和其他人一樣,也愛看書,和朋友聊天,喜歡美酒美食。我喜歡了不起的小說家,比較偏重于浪漫主義時期的,幾乎所有雨果的小說,杰克倫敦、莎士比亞、曹雪芹的作品都看過。我看書喜歡看全套,從他們的作品中吸取養(yǎng)分,不需要去經(jīng)歷他們的生離死別,但你會有共鳴與認同,當你身上起了雞皮疙瘩,那就說明你聽懂了。
Q:你認為對于音樂家而言,激烈的情感是必須的嗎?
A:每一個人都有激烈的情感,每個人都有暴怒的時候,只是音樂家在舞臺上比較敢于表現(xiàn)人們平常不太表現(xiàn)的情緒,我們是一個比較中庸的民族,即使是遇到大喜大悲,我們也不太傾向表達情感,而西方古典音樂則會傾向于極致表現(xiàn)情感。
Q:會有想要演繹一些傳統(tǒng)的音樂作品嗎?
A:在音樂的口味上,我們從小就浸染在中國文化里,最早接觸的小提琴作品就只有《梁!。中國小提琴作品太少了,我們從小吃“梁!边@個火鍋,事實上世界上好吃的東西太多了。我的其中一個使命就在于把更多的作品帶給大家,不單只局限于習慣聽到的,我們應該開拓更多的美味。我認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建立文化自信與文化輸出的時候了,音樂家需要承擔更多的使命。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