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這首歌始創(chuàng)于青藏鐵路開工之際,詞作者屈塬,曲作者印青。談起這首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還要追述到2001年6月。那時他們兩人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通訊,題為《青藏鐵路揭秘》。當時,印青看見屈塬兩眼放光,自己也怦然心動。他想,這下可能有戲了!印青和屈塬是一對黃金搭檔,在歌曲創(chuàng)作上經(jīng)常感應默契心有靈犀。那天,印青偶然捕捉到屈塬瞬間的眼神,從此觸發(fā)新的合作激情和音樂靈感。青藏鐵路是新世紀黨中央號召開發(fā)大西部戰(zhàn)略的標志性工程,舉世矚目。作為軍旅藝術家,兩位創(chuàng)作者掂出了肩頭應擔負的強烈責任。他們慨言,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想到10萬建設大軍為世界上最高最長的高原鐵路拼搏奮斗,我們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沖動,想為我們時代真正的英雄做點事情,寫一首贊歌吧,這本身就是文藝工作者的天職責任。
詞作者 屈塬
可以說,先是屈塬的眼神觸動了印青的心靈,后有屈塬的歌詞引發(fā)了印青的樂思!包S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xiāng)。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人物、景色、動態(tài)、畫面,一應俱全,文字傳遞的信息,如此氣韻生動形象豐滿,“我的旋律如泉奔涌順勢而發(fā),幾乎沒有遭遇任何阻礙,寫得特別順暢。”第一稿歌名為《高原幸福路》,在修改過程中,又是靈感迸發(fā)的火花閃現(xiàn)出“天路”這個單詞!澳鞘且粭l神奇的天路,把祖國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神來之筆點睛妙題,于是,這首歌又定名為《天路》!拔覀兂D晟钤趦鹊仄皆娜,仰望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鐵道線,那真是一條在天上行走的漫漫長路,從人間通往天堂的一條秘境之路”。
曲作者 印青
《天路》,作為專為青藏鐵路作歌的第一首作品,最先出現(xiàn)在2001年“八一”文藝晚會《邊關頌》上,首唱者是西藏軍區(qū)政治部文工團的藏族歌手巴桑。這首歌曲的誕生傳播伴隨青藏鐵路的建設竣工,走過了整整5年的歷程。2003年春節(jié)“雙擁”晚會,總政歌舞團年輕的藏族歌手索朗旺姆再次演繹了這首歌曲。而真正把《天路》唱開唱響的是韓紅,她在2005年央視春節(jié)晚會上的放歌,使《天路》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廣受聽眾喜愛。這首歌在2005年青藏鐵路建設的全國征歌活動中被評為一等獎作品里的第一名。
《天路》是一首極富抒情性的歌曲,旋律特征十分鮮明,西藏風格典型突出,音樂素材簡約凝煉。作曲家并未照搬套用藏族民歌旋律,而是將骨干音調的高低長短重新排列組合,聽上去新穎別致!短炻贰非白嗟谝恍」(jié)頗似《青藏高原》的純五度跳進音型,但是,印青連續(xù)在羽調式主音上方三度音和下方二度音作了短暫延留后,突然將五度音大跳至下方八度,再上行回落主音,顯得更開闊、明亮又撼動人心!肚嗖馗咴窂纳戏綄僖糸_唱,《天路》則由低八度主音開聲,這就有效地避開了模仿重復的“雷區(qū)”。該作品結構為帶反復的二段體,4/4拍,羽調式,中速稍慢。A段基本在中低音區(qū)徘徊,“清晨我站在青青的草場,看見神鷹披著那霞光……”第一個音以全曲最低的中央C為起點,第一人稱開始溫和平靜地獨白:前4句反復再接后4句,為B段的發(fā)展做了足夠充分的鋪墊,A段終結與起始在同一高度,舒緩悠揚的節(jié)奏,表達出一種蓄勢待發(fā)的情感;B段是全曲的核心和高潮。經(jīng)過一個2/4拍子的短暫過渡,音樂直接沖向制高點,“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吔)……”作曲家把這個“天”字,放在高潮的巔峰。這個制高點的設置,突破了歌曲創(chuàng)作的常規(guī),一般寫法把高潮安排在結尾部分,而印青的處理猶如神山奇峰拔地而起。這里g2的出現(xiàn)并不讓人感覺生硬突兀,而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為豁然高漲的情緒開通了一個噴發(fā)宣泄的閘口。A段和B段的對比,除了音區(qū)的落差外,在歌詞“擺字”上也做了精心設計,A段字寬松稀疏,B段字密集緊湊,十分巧妙地利用相同的節(jié)拍速度,形成不同的節(jié)奏語感的變化。而樂句之間重復音的運用以及句頭句尾起音落音的安排,無不體現(xiàn)作曲家的個性語言。“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特別耐人尋味,前半句拉開與藏謠的距離,后半句又不露痕跡落葉歸根。作曲家的深厚造詣可見一斑,令人敬佩。
大約在14世紀,歐洲出現(xiàn)了一種在多弦樂器上加鍵而成的擊弦古鋼琴——克拉維卡琴。這種古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