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xié)奏曲,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作于1775年9月12日。
第一樂章 快板,G大調,協(xié)奏型奏鳴曲式。
先由樂隊以強弱對比的方式,奏莫扎特自己創(chuàng)作的音樂劇《牧羊人之王》第一幕第三首中詠嘆調改編的第一主題,經過部后,在第一小提琴引導下,雙簧管與圓號以主調弱奏第二主題。主奏小提琴在雙簧管以屬調奏第二主題后,主奏小提琴再重復。發(fā)展部由全合奏始,出現(xiàn)小調色彩后,主奏樂器加入,樂隊中的小提琴與主奏小提琴形成美妙的對比,轉調進展后,主奏小提琴奏新的旋律,在延長音上打住后,雙簧管奏呈示部中用過的音型。再現(xiàn)部以主奏小提琴為中心,以原型復現(xiàn),雙簧管與圓號弱奏第二主題,二聲部小提琴伴奏,主奏小提琴繼承。樂隊合奏帶向華彩,結尾部使用了樂章開頭第一主題之后的經過句而結束。
第二樂章 慢板,D大調。
這個樂章長笛代替雙簧管,先由第一小提琴奏主題,支持這個主題的是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的三連音,以及低音部弦樂撥奏。主奏小提琴反復主題后給予變奏,長笛與第一小提琴奏屬調的副主題,主奏小提琴繼承,再由雙簧管與第一小提琴重復一次。發(fā)展部為主奏小提琴處理主要主題,為極美的部分,再現(xiàn)部第二主題回到主調,從延長音引出華彩,終結部使用了結束呈示部時用的音型,最后主奏小提琴以準備要奏第一主題的方式結束。
第三樂章 回旋曲,快板,G大調。
先由弦樂五聲部表現(xiàn)主題,后半部加入雙簧管與圓號,反復后,奏快速音群,第一小提琴奏活潑的曲調與管弦樂追逐,然后主奏小提琴才在小提琴二聲部伴奏下,奏有幾分悲情的副主題。主要主題回到主奏小提琴上后,主奏小提琴又奏副主題,在細碎音符為中心的快速音群后,再現(xiàn)副主題,然后又在小提琴二聲部伴奏下奏主要主題。此時轉為行板,G小調,以主奏樂器為中心,弦樂伴奏,管樂器在后半部介人,以長音符潤飾。接著是小快板,G大調,民歌調,仍以主奏小提琴為中心。小快板主題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后半部變成三連音撥奏的分解和弦,雙簧管表現(xiàn)主題,主奏小提琴奏新音型,雙簧管奏主題,主奏小提琴再以三連音分解和弦伴奏。小快板主題因接近斯特拉斯堡古老曲調,有人稱此協(xié)奏曲為“斯特拉斯堡協(xié)奏曲”。樂章最后回到開頭的快板,G大調,表現(xiàn)主奏小提琴與樂隊的追逐,最后在雙簧管與圓號的音響下平靜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