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第的三幕歌劇《茶花女》于1853年在威尼斯進行首演,雖然由于各種社會原因而遭到失敗,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贊譽,被認為是一部具有出色藝術(shù)效果的巨著,并由此成為各國歌劇院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難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馬要說:"五十年后, 也許誰也記不起我的小說《茶花女》了,但威爾第卻使它成為不朽。"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稱為Traviata,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譯作"茶花女"。歌劇描寫了十九世紀上半葉巴黎社交場上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奧列塔。她名噪一時,才華出眾,過著驕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卻并沒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風(fēng),是一個受迫害的婦女形象。雖然她贏得了阿爾弗雷德·阿芒的愛情,但她為了挽回一個所謂"體面家庭"的"榮譽",決然放棄了自己的愛情,使自己成為上流社會的犧牲品。
在歌劇《茶花女》中,作曲家以一首前奏曲來代替序曲。這段音樂不長,第一個主題是近于靜態(tài)的旋律,仿佛是在敘述薇奧列塔的悲慘生活一般,同時又刻畫出了她那溫柔嫵媚的形象;而加弱音器的弦樂器在高音區(qū)奏出的悅耳的音響,又使這段音樂顯得特別溫暖而誠摯感人。樂曲的第二個主題的調(diào)性與和聲都很清晰,旋律的進行也顯得十分寬廣,它是女主角薇奧列塔純真愛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