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顫音必須在獲得良好的基本音色后產生。自然顫音的產生來自和身體直接相關的腹、喉、唇和顎,因而就出現了以上四種自然顫音的分類形式。其中被大多數成功的演奏者所采用的是顎式自然顫音。作為支撐口型的緩沖墊(唇),當領動作時,上牙的壓力傳遞給下唇,下唇接到信號后,肌肉的彈性又反饋于顎部,并將每一動作過程直接反射給哨片。從而影響自然顫音頻率的變化,進而造成音高、音色、音量的變化,形成對比。我們稱這一類型的技巧為顎式自然顫音。有人形容“薩克斯管笑了”,就是體現了自然顫音的效果。
腹式自然顫音是變化震動哨片的氣流壓力,主要依靠腹部肌肉運動來達到目的。在某種情況下,腹式自然顫音的效果非常令人滿意。但是要做到像顎式自然顫音那樣準確、靈敏地控制,是非常困難的。
不論采用那類自然顫音的方式,都必須將其作為音色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可將其分割或視為一種“裝飾手段”。
夏爾巴鼓,藏族支系夏爾巴人拍擊膜鳴樂器。流行于西藏日喀則地區(qū)聶拉木縣。 鼓框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