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1960年開始和鄭寶恒先生學習揚琴,到廣播民族樂團又向楊競明先生學習,在學習、工作中深深感到揚琴音色的重要性。揚琴的音色應該有顆粒性,要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如果沒有自己的音色特點,聲音是扁的、散的,就會被別的樂器吃掉,不能起到自己的作用。因此揚琴的音色好壞,直接影響到樂隊的質(zhì)量水平。
彭修文大師在世時,曾問過我:“為什么你們揚琴音色不好聽?”當時我只理解為揚琴的制作有問題,音質(zhì)不好,于是我就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揚琴的制作水平上。1990年我和北京民族樂器廠,成功的研制成功了“402”型新型揚琴,由于適當降低了碼條的高度,減少了琴弦對面板的壓力,同時增加了琴弦的緊張度,有效地提高了該琴的音質(zhì)水平。對此鄭寶恒教授寫信說:“也許這恰恰找到了揚琴的黃金分割點”;桂習禮教授也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黃榮福對揚琴事業(y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我評職稱時北京民族樂器廠在致我團評委會的信中明確指出黃榮福是“402”揚琴的設計者。之后,“402”型揚琴迅速紅遍大江南北,受到廣大專業(yè)、業(yè)余揚琴愛好者好評。
1993年有件事讓我對揚琴音色好不好聽有了新的認識,那是在一次全國器樂演奏比賽中,我為二胡獨奏伴奏,演出結(jié)束后許多揚琴同行到后臺看我使用的琴,齊聲稱贊該琴音質(zhì)好,并要求在比賽結(jié)束后的綜合晚會上借我的琴用。然而結(jié)果卻不太滿意,雖然用同一架琴,但演奏音質(zhì)的差別卻很大,這就讓我認識到在演奏方法上是非常重要的,好音色的產(chǎn)生,不光要有優(yōu)質(zhì)的樂器,還要有正確的演奏方法。
為使揚琴的音色更好,我總結(jié)了以下五點供大家參考:
(一)如何正確持鍵?
“三指持鍵”指大拇指、中指、食指用力均勻的握住鍵子。關鍵是中指指肚緊貼在鍵柄上,目的是通過三指緊握,使鍵子和手成為一個整體,成為手指的向前延伸,這樣才便于控制強弱力度的變化。在三指持鍵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有:一是大拇指容易凸出、二是中指常常不能緊貼在鍵柄上。
(二)如何轉(zhuǎn)腕子?
當三指握住鍵子以后,上下彈奏的任務便交給腕子完成,我們要求腕子直上直下的轉(zhuǎn)動。這樣才能使鍵頭正面擊弦,取得好的音色。腕子是個“萬向軸”,什么角度轉(zhuǎn)動都可以,而且非常靈活,但讓它直上直下轉(zhuǎn)動并非易事,訓練的方法是雙手合十,或半握拳合在一起,不得分開,上下轉(zhuǎn)動,才能達到直上直下轉(zhuǎn)動的目的。如果不這樣練,極易造成腕子轉(zhuǎn)動或向外或向內(nèi),給今后演奏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且很難糾正,所以從一開始就必須嚴格要求。
(三)用鍵頭什么位置擊弦?
鍵頭長約5厘米,我們要求用中間偏后的位置擊弦,這個位置擊打出來的聲音最結(jié)實。
(四)鍵頭擊在弦的什么位置?
一般講,在距碼子2.5—3厘米(一寸)的位置,這個地方聲音最好聽。訓練時可在面板上面拉一根線,前后用膠條貼住,久而久之,就可準確擊打在這個位置上。
(五)如何練成“彈性力度”?
打揚琴準確叫法應叫彈揚琴,鍵子下去應有彈性也就是大家講的用“彈性力度”來演奏,如何訓練才能掌握彈性力度呢?根據(jù)我多年的演奏實踐,提出了“回鍵”的訓練方法,即:假如擊弦時,鍵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彈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記住是刻意通過腕子回到原來的高度,鍵子擊弦瞬間越短越好!盎劓I”是產(chǎn)生彈性力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