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劇翻紅”看經典作品的創(chuàng)作
這兩年,關于“年輕人愛追老劇”的話題時常見諸網絡,逐漸演變成一種文化現(xiàn)象。如今,你只需打開騰訊、優(yōu)酷、嗶哩嗶哩等視頻軟件,便可以搜索到《新白娘子傳奇》《家有兒女》《亮劍》《士兵突擊》等許多十幾年前出品的電視劇,還有央視版《西游記》《三國演義》等播出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四大名著系列劇集。它們中有的被設置成專題,有的被放在顯眼位置,視頻下方評論多達數(shù)千條的比比皆是,而視頻上方年輕人用密密麻麻的彈幕表達著自己的喜愛。
國內每年拍攝上映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舍近求遠”,把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拍攝的老劇找出來反復觀看?老劇翻紅的背后,是這些年輕人的口味偏老,還是老劇耐看?對此,網站“知乎”上有一個用戶的答案或許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因為老劇有味道,老劇演員顏值高、演技好,演員和角色貼合度高,不會讓觀眾出戲,很多觀眾有代入感;雖然以前特效不發(fā)達,但是演員夠敬業(yè);以前的編劇也厲害,很多經典的劇集,劇本都寫得非常精彩,讓觀眾一看就停不下來,好人也會犯錯,壞人也曾善良過,角色都很豐滿!
演員好、劇本好、演技出眾、有情感共鳴,是當下許多年輕人熱衷追老劇的重要原因。中國有句古話叫作“萬變不離其宗”。對于影視作品而言,這個“宗”就是它的質量。誠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審美會發(fā)生變化,對于好壞的界定也會有所不同,但質量始終是評判一個作品好與差的根本。其實,年輕人也不是所有老劇都追,通常他們追的都是那些經過時間淘洗之后依然熠熠生輝的優(yōu)秀作品。這種現(xiàn)象與其說是一種懷舊,毋寧說是對經典的推崇。
老劇的受追捧從某種角度來說也為新劇的創(chuàng)作指引了方向。想要創(chuàng)造經典,就必須剔除同質化、批量化的生產。顯然,觀眾想要的不是“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這樣的所謂“壯觀場面”,而是更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和劇情。無論是制作方還是演職人員,在打造一部影視作品的時候,要耐得住寂寞,少一些流量的追求,多一些質量的要求,少一些嘩眾取寵,多一些情懷和靈魂?偠灾,就是要多“走心”。
年輕人喜歡追老劇,但也不排斥新劇,尤其是那些制作技術嫻熟、質量可圈可點、內容有情懷有靈魂的新劇。就創(chuàng)作而言,新與舊不只是二元對立的關系,經典與時尚也不是不可融合的,老樹可以發(fā)新芽,新劇也可以讓老題材重新煥發(fā)活力。譬如今年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推出的《覺醒年代》《光榮與夢想》等電視劇就是成功的例子,雖然都是老題材,但因為導演、編劇、攝像精心制作,演員用心演繹,同樣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電影方面也是如此,近年來擁有較好口碑的作品如《攀登者》《中國機長》《中國醫(yī)生》《烈火英雄》等,大多改編自真實故事,這些故事離我們所處的年代并不遙遠,甚至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好的影視作品要立足于時代,為時代畫像和發(fā)聲,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不會過時,就像那些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的典籍,我們今天讀來依然受益匪淺。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不管經過多少年,都能被觀眾記住和喜愛。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