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江南絲竹,訴說著江南古鎮(zhèn)的故事
江南絲竹是流行于上海、江蘇、浙江一帶的傳統(tǒng)器樂樂種,也是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之一。它是由長江流域民間的“吹打”“細樂”“絲竹”“清音”等合奏形式演變、發(fā)展而成,以輕巧、柔美、清麗、淡雅的風格受到人們喜愛,具有獨特的韻味和藝術的魅力,也側面的體現(xiàn)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景。
江南絲竹演奏人員從一、二人到十數(shù)人不等,樂曲也是非常通俗易懂、優(yōu)雅絢麗;江南絲竹的樂曲沒有太多,大多都是在民間流傳甚廣,通俗性的樂曲。它通過不斷精煉、又不斷豐富,逐漸形成了江南人民喜愛的風格和形式,它不像吹打樂那樣的粗狂、不像七弦琴曲、箏曲那樣高深典雅,它就像是江南秀麗的景色一樣,絢麗優(yōu)雅,清秀而誘人;技法講究:“你繁我簡、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即興發(fā)揮”,所以有人把江南絲竹的風格,歸納為五個字:“花、細、輕、小、活!薄盎ā贝碇A彩;“細”代表著纖細;“輕”代表著輕松;“小”代表著小型;“活”代表著靈活。小粒覺得這真的是表達得非常的貼切。
江南絲竹的樂器絲弦樂器與竹管樂器相結合演奏,絲弦樂器如二胡、三弦、琵琶、揚琴等樂器;竹管樂器如笛、簫、笙;有時還會加入一些輕打擊樂器如鼓、碰鈴、板等樂器。
江南絲竹有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頗有代表性的八大名曲分別是《云慶》、《歡樂歌》、《三六》、《慢三六》、《四合如意》、《行街》、《中花六板》、《慢六板》。
江南絲竹樂曲大致有三種結構:一是由多個曲牌組組成的套曲;二是由母曲,運用旋律加花或變奏、放慢速度等方式形成獨立的另一首樂曲;三是根據(jù)傳統(tǒng)的漸層節(jié)奏發(fā)展的原則讓個母曲與各子曲按照速度的快慢組成套曲,所以在樂曲的表現(xiàn)內容方面,江南絲竹會比較單一。
小編看過一篇推文,上面有名的廣東音樂家呂文成說到廣東音樂里的《平湖秋月》就是用江南絲竹樂曲改編發(fā)展而成,用高胡、帶有廣東味道地玩出來的;還說道近百年來,江南絲竹沒有新曲,全部只有八大曲,江南絲竹樂曲一直以來都很保守,哪怕只是改了一個音,人家就不認識江南絲竹,江南絲竹有專門的音樂,不可以隨便改動。當時的呂文成先生說:“我是根據(jù)江南絲竹….”,但別人不承認,反倒使《平湖秋月》成為了經(jīng)典的廣東音樂樂曲。
江南絲竹的弦樂聲中,訴說著江南古鎮(zhèn)中最執(zhí)著的堅守。小編希望能通過微薄的力量能讓著博大精深的樂種更加發(fā)揚光大、推陳出新。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