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盛極一時的福州本土“交響樂”:國家級非遺茶亭十番音樂
福州有一種流傳數(shù)百年的本土“交響樂”,叫做“十番音樂”,F(xiàn)在很少人知道這種音樂了,但在清朝至民國時期,這種音樂非常流行,連英國女王加冕慶典都邀請福州十番音樂前去演奏。
這種“交響樂”需要用到十種以上的樂器演奏,所以叫做“十番音樂”。
又因為這種音樂演奏起來十分歡樂,所以也叫“十歡音樂”。
十番音樂最具特色的是它所用的十種樂器:大小鈸、大小鼓、狼串(即朝鮮鼓)、清鼓、橫簫、二胡、椰胡、逗管、云鑼等。其中狼串、逗管、云鑼都十分古老,堪稱中華傳統(tǒng)樂器的“活化石”。而云鑼是用十面代表不同音調的小銅鑼組成的,這在其他音樂中是少見的。
由于每種樂器風格各異,當這十余種樂器一起演奏時,風格粗獷熱烈又不失優(yōu)雅抒情,具有南北音樂風格交融的特征。
十番音樂大約起源于元代,據(jù)傳開始是用來為舞龍燈伴奏的。后來舞龍燈用鑼鼓伴奏,十番音樂便獨立出來,成為一種音樂了。十番音樂從舞龍燈伴奏中分離出來后,首先在福州茶亭街落戶,因為茶亭自古就是樂器生產(chǎn)地,這里音樂愛好者眾多,因此福州茶亭就成為十番音樂的發(fā)源地,所以又稱“茶亭十番音樂”。
十番音樂在清朝至民國時期曾經(jīng)盛極一時
乾隆初年,福州舉人鄭洛英在一首詩中寫道:“閩山廟里夜人繁,閩山廟外月當門;檳榔牙齒生煙袋,子弟場中較十番。”可見當時十番音樂已十分流行。
以前每逢婚喪喜慶或者重大活動,福州人都要請一班十番音樂前來演奏助興。鼎盛時期,福州的十番音樂有幾十個班。茶亭著名十番樂隊有“鶴鳴皋”、“三聽月樓”等。有個十番樂隊的隊名很有趣,叫“樂樂樂”:第一個“樂”是喜好的意思;第二個“樂”是音樂的樂;第三個“樂”是歡樂的樂。
十番音樂不僅深受福州人的喜愛,還遠傳到港澳臺地區(qū)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1922年,“鶴鳴皋”十番樂隊被邀赴香港,為英國女王加冕慶典演奏。1931年,“三聽月樓”十番樂隊被邀赴香港演奏。
如今十番音樂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瀕臨失傳。十番老藝人們?yōu)榱送炀仁魳,他們不斷走進校園,走進鄉(xiāng)鎮(zhèn)表演十番音樂,以讓更多人認識十番音樂。
十番音樂是我們福州民俗文化中重要的一員,承載著福州深厚的歷史。如今十番音樂已列入國家非遺名錄。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