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shù)中國音樂劇中的文化瑰寶
音樂劇作為一種發(fā)源于西方的演出類型,對中國觀眾而言仍然比較陌生,音樂劇在中國的普及度不高,演出場次較少。中國的音樂劇市場處于起步發(fā)展階段,消費需要主要集中在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氛圍較好的北京、上海、廣東三個省(市),全國范圍內(nèi)的音樂劇市場還沒有真正形成。2011年,全國共演出音樂劇880場,其中北京、上海、廣東三個。ㄊ校┭莩564場,占全國總演出場次的64.09%。除北京、上海、廣東以外,成都、杭州、武漢等城市是我國音樂劇市場發(fā)展的第二梯隊城市。首先,成都演藝集團制作的大型駐場音樂劇演出《金沙》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成都音樂劇市場的發(fā)展,2011年成都演出音樂劇125場,其中僅《金沙》就演出112場;另外,作為除北京、上海、廣東以外,引進音樂劇巡演項目最多的省份,浙江、江蘇、重慶、湖北、山東等地的音樂劇市場也逐漸起色,2011年演出場次均在20場以上。音樂劇在中國的發(fā)展的并不均衡,與一線城市相比,許多城市全年一場音樂劇演出也沒有。2011年,全國上演的854場音樂劇演出中,在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浙江、江蘇、重慶、湖北和山東等9個省市以外地區(qū)上演的只有46場,僅占全國總演出場次的5.4%。歌劇《白毛女》創(chuàng)作演出于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以北后,它的誕生,是了中國歌劇的里程碑。1964年后, 取材于長篇小說《紅巖》的歌劇《江姐》四次重排,在全國各地廣泛上演,享譽國內(nèi)外,其中《紅梅贊》、《繡紅旗》、《春蠶到死絲不斷》、《五洲人民齊歡笑》等經(jīng)典唱段影響了幾代觀眾。還有就是歌劇《原野》,這部作品甚至震撼了西方舞臺,讓世界知道歌劇不只屬于西方。 它是中國歌劇史上劃時代的杰作。此外還有《洪湖赤衛(wèi)隊》、《小二黑結(jié)婚》等,都是中國歌劇舞臺上不朽的佳作。
中國音樂劇經(jīng)歷了近三十年的艱苦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為了給音樂劇教學提供更多的曲目參考,解決音樂劇演員在訓練中演唱中國作品的能力,填補中國音樂劇聲樂教材的空白,我們收集、整理了20多年來近30部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經(jīng)典唱段,編輯了這部《中國音樂劇作品選集(套裝上下冊)》!吨袊魳穭∽髌愤x集(套裝上下冊)》按作品產(chǎn)生年代的順序分為上、下兩冊,共選編了60個經(jīng)典唱段。以這些唱段的曲譜部分為主,加入劇情簡介、作品介紹、劇照、主創(chuàng)人員及主要演員等部分內(nèi)容,使學習者能夠更好地把握和處理作品,對整部音樂劇有較全面的了解。對音樂劇工作者來說,《中國音樂劇作品選集(套裝上下冊)》在回顧中國音樂劇歷史的同時,也為未來中國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提供了經(jīng)驗與參考,它將作為一本普及中國音樂劇的知識性讀物,成為廣大音樂劇愛好者們了解中國音樂劇的一個窗口。
音樂劇是由喜歌劇及輕歌。ɑ蚍Q“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后來簡稱為“音樂劇”,是19世紀末起源于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jié)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于一爐,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qū)。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qū)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和歌劇的分別是,音樂劇經(jīng)常運用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在音樂劇里面可以容許出現(xiàn)沒有音樂伴奏的對白;而音樂劇里面亦沒有運用歌劇的一些傳統(tǒng),例如沒有了宣敘調(diào)和詠嘆調(diào)的區(qū)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聲唱法。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qū)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格什溫(Gershwin)作曲的波吉與佩斯(臺灣翻譯「乞丐與蕩婦」)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和音樂劇。一些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是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而一些輕歌劇如卡門卻有對白。 音樂劇普遍比歌劇有更多舞蹈的成分,早期的音樂劇甚至是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雖然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華格納在十九世紀中期已經(jīng)提出總體藝術,認為音樂和戲劇應融合為一。但在華格納的樂劇里面音樂依然是主導,相比之下,音樂劇里戲劇、舞蹈的成分更重要。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