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全域融合推動全民藝術普及和廣度覆蓋
如今在泉城濟南,山東省文化館多個公益服務品牌的知名度越來越響。近年來,山東省文化館大力整合社會資源,將全民藝術普及與教育、社會資源、非遺項目、科技相融合,逐步形成了“四輪驅動 全域融合”的融合發(fā)展新路徑,在推動全民藝術普及深度和廣度覆蓋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始終圍繞需求做文章
近年來,面對藝術普及群體數量龐大和個體情況復雜的現狀,山東省文化館將群眾需求細分。在內容上,合理科學地把群眾的需求同文化館開展的各項培訓課程相結合;在形式上,將“在場服務”與“上門服務”相結合,解決了全民藝術普及中“眾口難調”的問題。
比如,圍繞推進老年人教育服務,山東省文化館與省老年大學合作,共建省文化館老年大學。雙方堅持“優(yōu)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在辦學方式、招生教學、課程設置等方面通力合作,將省老年大學的招生模式與山東省文化館專業(yè)的藝術師資和非遺傳承人隊伍相結合,利用分館先進的教學場館等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專業(yè)的藝術輔導培訓服務。
此外,山東省文化館還聯合省青少年宮,在館內成立山東省文化館青少年宮。雙方發(fā)揮各自職能優(yōu)勢,借助省青少年宮公益性培訓經驗優(yōu)勢,山東省文化館挑選優(yōu)秀的青年業(yè)務骨干參與培訓課堂,創(chuàng)新“1+1>2”的校外教育發(fā)展模式,開展社會藝術普及教育、考級活動。同時,山東省文化館充分發(fā)揮公益性職能,組織開展夏令營、文藝匯報演出等各類社會公益活動,面向社會每年為全省貧困戶子女、農村留守兒童提供100個免費培訓名額,打造藝術普及教育特色校區(qū)。
根據山東省文化館提供的數據,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故事進校園活動為抓手,近年來該館還建成21所省級、34所市級、1600所縣級“蓓蕾藝術工作站”,開展故事會進校園和藝術普及活動1.5萬余場次,惠及學生300萬名以上。
豐富服務內容與供給
非遺是寶貴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其傳承與發(fā)展是新時代文化戰(zhàn)線面臨的重大課題。近年來,山東省文化館創(chuàng)新非遺傳承體驗模式,創(chuàng)辦了“山東非遺傳習大課堂”,周末邀請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走進非遺傳習廳,手把手地向小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共同參與非遺制作和技藝演示。課堂上,孩子們了解到非遺項目的歷史,在老師指導下動手完成自己的非遺作品,近距離感受雕刻、皮影、年畫等非遺藝術的魅力。
山東省文化館館長王衍良認為,通過與教育融合、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融合、與科技融合、與社會資源融合等,山東省文化館將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理念同全民藝術普及職能相結合。結合全民藝術普及工作,融入了新時代公益培訓的理念,在形式上突破常規(guī),成為文化館轉型發(fā)展、提檔升級的重要舉措,也給公眾帶來了更先進、更廣泛、更便捷、更通暢的公共文化服務。
據了解,根據“數字化建設+文化館總分館模式”建設的主題方向,山東省文化館以與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臺和全省各級文化館的資源平臺對接為目標,目前正將全省各級文化館的資源服務進行互通互聯、共建共享,目的是建設“文化藝術資源”“藝術培訓資源”“地方特色資源”“品牌活動資源”四大核心資源數據庫。
融合發(fā)展擴大了山東省文化館文化惠民品牌的影響力,促進了“新六藝學堂”“百姓大舞臺”“蓓蕾藝術工作站”等文化品牌落地生根。此外,通過整合社會力量參與,極為有效地提升了該館全民藝術普及培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促進了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和均等化。
打造沒有圍墻的文化館
王衍良說,這幾年山東省文化館開展服務的總目標是,打破傳統(tǒng)文化館在場地、師資、職能范圍、服務人群等方面的限制,打造“沒有圍墻的文化館”。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明確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的總體要求,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全面普及,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構建起主體廣、層次多、樣式新的文化館融合發(fā)展大格局。
通過構建融合發(fā)展的理念,山東省文化館初步實現了由“菜單式”向“配餐式”“點餐式”服務的轉變。館內通過整合全省文化館資源,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大力開展流動演出、流動講座、流動展覽、非遺保護傳承進鄉(xiāng)鎮(zhèn)、進社區(qū)、進學校等活動,極大提升了服務的效能。比如,山東省文化館以非遺為載體,傳統(tǒng)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成效顯著。截至目前,該館的“非遺傳習大課堂”已舉辦80多期,4000多名中小學生參與!胺沁z傳習大課堂”已經成為山東非遺保護傳承的品牌,也是山東省文化館影響力最大、反響最熱烈的特色培訓活動之一。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