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國高等音樂院校院長論壇 論音樂教育回歸美育本源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宜昌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音協鋼琴學會發(fā)展委員會、柏斯音樂集團承辦的“長江鋼琴· 2018全國高校鋼琴音樂周”于11月26日至12月2日在湖北宜昌舉辦。作為本屆音樂周的系列活動之一, 2018全國高等音樂院校院長論壇于11月27日舉行。論壇匯聚了全國高等院校音樂學院或藝術學院的近百位院長,以“在新時代如何發(fā)揮音樂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為議題,與會者針對當前高等院校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音樂教育在美育教育中的重要功能等話題展開探討。
培養(yǎng)演奏者和音樂教師,方法應該不同的
“我們這樣的綜合性大學,對學生的培養(yǎng)模式,到底應該走一條什么樣的路?這是我們這些年一直在摸索的。跟專業(yè)音樂院校相比,我們的生源和培養(yǎng)目標還是不同的。 ”華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張薇介紹,對于音樂表演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學校的定位很清晰,不是培養(yǎng)在世界舞臺上知名的鋼琴演奏家,而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高的演奏水平,在專業(yè)的樂隊中,具有和別人合作的能力,也有在不同的場合獨奏的能力。讓張薇感到自豪的是,華東師范大學培養(yǎng)的音樂表演專業(yè)的學生,每年畢業(yè)都有考上上海交響樂團和上海愛樂樂團的,成為職業(yè)演奏員,“因為我們的定位比較清晰,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未來的路就會走得好一些。 ”
對于音樂教育專業(yè),華東師范大學的定位,是培養(yǎng)能夠承擔中小學音樂教育,以及一些普及性的社會教學的師資力量!皩τ谝魳方逃龑I(yè)學生的培養(yǎng)模式,我們一直在探索。目前很多高校對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都延續(xù)了音樂表演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很注重技術性。 ”但張薇平時上課時發(fā)現,有些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有欠缺,這一能力對他們未來從事教師工作卻是非常重要的。
“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除了音樂演奏和聲樂演唱能力,還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藝術修養(yǎng),扎實的關于教育的知識和理念,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及以后作為音樂教師,在學校里建設校園文化、組織課外音樂活動的能力等等。 ”張薇說,所以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課程設置上,需要一些調整和創(chuàng)新,使他們未來能夠成為真正具有教育能力的音樂教師。這一點,對于高等院校來說,任重道遠。
紅色經典音樂的美育功能
“音樂作為一種善于表達情感和激發(fā)情感的藝術門類,以美的音色、節(jié)奏和旋律等構成美的形象,引發(fā)人們的情感共鳴。 ”沈陽音樂學院副院長馮志蓮說,所以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音樂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徑和手段,它可以使學生有豐富的審美感受,正確的審美判斷,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從而實現自身與自然和社會的和諧。
通過紅色經典音樂來實現對學生的美育教育,是沈陽音樂學院近年來做出的實踐。在馮志蓮看來,紅色經典音樂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在新時代發(fā)揮其美學功能和美育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她表示,“紅色經典音樂的基礎是傳統民歌和民謠,但又超越其原生性,經過千百萬民眾的傳唱,以及歌者和藝術家的改編,使其日臻完善。它們植根民間,與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是他們真實情感的表達,質樸率真、樸實無華,詞和曲都自然單純優(yōu)美,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
很多老一輩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紅色經典歌曲,像《閃閃的紅星》 《映山紅》等,流傳非常廣泛,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在馮志蓮看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這些紅色經典音樂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審美價值和美育價值更加凸顯!凹t色經典音樂不僅僅是歌曲或者符號,它們更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她介紹,為了發(fā)揮紅色經典音樂的美育功能,沈陽音樂學院開展了以紅色經典為主要內容的舞臺演出和實踐活動,比如鼓勵學生學習與其相關的歷史知識,排演相關的演出劇目,像大型民族歌劇《星星之火》 ,建設紅色經典藝術資源庫等。
讓學生從追求技能和知識,回歸到審美
當談及在新時代,音樂教育如何在美育教育中發(fā)揮更多作用時,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陳舒華表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要思考:學習音樂是為了什么?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音樂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我們注重音樂知識的普及,注重技術的發(fā)展,在學習音樂的人數、規(guī)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都令世界矚目。“當有了這樣的規(guī)模后,我們的教育要回歸到審美的本源,也就是美育的本源去。 ”陳舒華說,“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有一樣東西不會變,就是人對美的追求不會變,它是可以跨越地域和時間的。”
在陳舒華看來,如果我們的音樂教育只重視技巧、知識、學位、學歷,最后最原始的那個動力就不見了。所以我們應該“回歸”到音樂是用來聽的!斑@么多學生學習音樂,學習鋼琴,但很多學生忘記了去主動打開他們的耳朵。我們花了那么多時間學習鋼琴,學習技術,是為了什么,就是為了追求最美好的聲音。 ”他說,所以我們的教育,也要回歸到這里,讓學生回歸到審美,讓他們打開耳朵,享受音樂這一片美好的天地。
“現在大學里培養(yǎng)的有些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只會按照樂譜彈那些音,但缺乏對音樂進行閱讀和解讀的能力,這樣就少了享受音樂的渠道,無法和作曲家產生共鳴。 ”陳舒華說,一些學生讀不懂樂譜背后的含義,讀不懂中國古代音樂和詩詞的關系,只是看著樂譜去彈琴,但一首曲子在某些地方為什么會有調性變化,曲子里有什么有趣的和讓人驚喜的東西,他們不知道!拔覀円懈髑掖┰綍r空對話的能力,他想說什么,我知道。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我們對音樂的審美,就打折扣了。 ”
“一個做音樂的人,能出什么作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品位和格調,這是你的終極追求。當你有了終極追求,技術就會出來,因為你想要那種聲音,就會去尋找和琢磨。 ”陳舒華說,我們應該少一點功利心,回歸到“審美” !皩徝澜逃,可能不會立竿見影,它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但作為有責任心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有這個定力,去面對受教育者,讓他們從技能和知識回歸到音樂,真正學會享受音樂。 ”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