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響樂團:“浸沉式”互動體驗音樂秀
第一次打開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地圖課堂系列“超現實的愛與夢——浪漫主義時期”的帖子時,“浸沉式互動體驗”這幾個字一下子吸引了我。
這幾年,“浸沉式”(immersion)的概念越來越火。前有“浸沉式外語教學”,即用外語本身作為教學語言,讓學生完全“浸潤”在外語的環(huán)境中,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語感;后有紐約著名的浸沉式戲劇《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以整幢五層樓房作為舞臺,觀眾在演出過程中可以隨意跟隨自己喜歡的演員走動,清楚地看到近在咫尺的演員每一個細微的表情和動作,有時演員還會邀請觀眾一起完成簡單的表演,讓觀眾儼然成為整個戲劇的一部分……
《不眠之夜》身臨其境的“浸沉式”戲劇體驗曾給我留下極為震撼的印象,那么,這場同樣打著“浸沉式”旗號的“音樂地圖課堂”古典音樂秀又會是怎樣的呢?它的“浸沉式”到底體現在哪里呢?我對此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
“音樂地圖課堂系列”是上海交響樂團音樂教育部門策劃開發(fā)的集舞臺表演、現場音樂會、藝術導賞和互動游戲為一體的創(chuàng)意音樂體驗課堂,通過全真互動式的內容,漸進式地引領人們愛上古典樂。該系列之一的“狂飆年代——古典主義時期”呈現了海頓、莫扎特與貝多芬構筑起的音樂世界,同時揭秘了古典主義時期的名人軼事,受到觀眾空前的歡迎。而這次我欣賞的,是該系列之二“超現實的愛與夢——浪漫主義時期”。
演出開始,燈光熄滅,卻并沒有演員上場。正在大家滿腹狐疑之時,大屏幕亮起,一部“福爾摩斯探秘短片”上演了:頗有表演天賦的上海音樂學院韓斌老師扮演大偵探福爾摩斯,對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內部結構進行了一番探秘。于是,全場觀眾跟著“福爾摩斯·韓”,來到平時沒有機會進入的音樂廳地下4層,一睹其“廬山真面目”。原來,由于這里毗鄰地鐵站,“距離地鐵最近的地方只有6米”,因此音樂廳在建造時采用了特殊的材料來起到隔音作用。這“浸沉式”的第一步,讓大家充滿了探險的興奮感。
放映結束,“福爾摩斯·韓”現身舞臺。接著,我們見識到了古典音樂小知識的“另一種打開方式”:韓斌老師用不同的速度爬樓梯,幫助大家更為形象地理解4個音樂術語——快板、慢板、行板、急板,累得滿頭大汗;他請出了三個客串“模特”,讓大家上臺貼標簽,以此來普及正確的音樂會著裝禮儀;他與上海交響樂團的豎琴演奏員孫之陽一問一答,幽默風趣地介紹豎琴的構造,還請觀眾上臺親手觸摸、試奏這架價值上百萬的“貴族樂器”;他讓大家聆聽現場樂隊演奏的音樂,舉起節(jié)目冊中相對應的色板“猜時代”……這些有著極強代入感的“浸沉式”內容,讓小朋友和大朋友們玩得忘情而投入。
說到浪漫主義,自然繞不開波蘭的“鋼琴詩人”肖邦。原創(chuàng)的迷你舞臺劇《肖邦與喬治!纷尨蠹遗醺勾笮Γ虾R魳穼W院的朱林蕾老師一頭飄逸的中長發(fā),氣質和肖邦還真有幾分相似。德彪西似乎已經成為“印象派”的代名詞了,實際上他早期作有不少浪漫主義風格的作品,比如現場樂隊演奏的這首豎琴作品就非!袄寺,一點都不“印象派”。你知道世界上“每一天都在演出”的作品是什么嗎?是《婚禮進行曲》!樂隊當即演奏了浪漫主義抒情大師門德爾松創(chuàng)作的《婚禮進行曲》,婚禮大家一定參加過不少了,但聽到完整版的《婚禮進行曲》,今天恐怕還是第一次,原來它的中段是如此優(yōu)美……
不得不說,這是一堂活色生香、讓人“腦洞大開”的教育普及課——有音樂會,有脫口秀,有戲劇表演,有游戲,有歡樂,還有不可或缺的觀眾。如今,“寓教于樂”早已是老生常談了,但能將“教”與“樂”結合得如此巧妙,讓人自始至終地“浸沉”其中,同時獲取巨大的信息量,“音樂地圖”絕對是開創(chuàng)了一個先河。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