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不止遴選與推優(yōu),更重要的是一種導向
“不止遴選與推優(yōu),更重要的是一種導向” ——第11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觀察
兩年一屆,第11屆中國音樂金鐘獎11月19日至27日結束了在廣州的比賽。這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后,音樂界舉辦的第一個全國性的音樂綜合性大獎,可以說是業(yè)內重視、社會關注。
壓縮獎項,不再區(qū)分金、銀、銅獎
從2001年在河北廊坊創(chuàng)辦第一屆開始,到2003年第三屆時永久落戶廣州,已舉辦了11屆的中國音樂金鐘獎也已走過16個年頭!笆嗄陙,金鐘獎與中國音樂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相同步,評獎的領域不斷拓寬,受眾面不斷擴大,評審機制更加科學,反響越來越大,已成為中國音樂界具有較高權威性和較強導向性的專業(yè)大獎,也是全國唯一常設的音樂綜合性大獎。”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主席、本屆金鐘獎組委會主任葉小鋼特別感慨道,“金鐘獎的成功舉辦,其意義已超越了單純的比賽。某種程度上,它已成為我們國家音樂藝術良好發(fā)展生態(tài)的表征!彼劦,“‘金鐘獎’作為中國音樂界唯一全國綜合性專家大獎,一直堅持導向性、權威性、公正性,在推進我國社會主義音樂事業(yè)繁榮和發(fā)展的道路上鏗鏘向前。尊重藝術規(guī)律,尊重比賽評獎的規(guī)律,這是‘金鐘獎’始終堅守的!
金鐘獎古箏獲獎選手程皓如
金鐘獎的含金量和品牌美譽度還體現在獎項壓縮上。以往,金鐘獎曾設有終身成就獎、作品獎、表演獎和理論獎,并且在多地承辦過分項賽事。從2015年的上一屆開始,金鐘獎從以上四類獎項調整壓縮為作品獎(含器樂、聲樂作品)、表演獎(含小提琴、手風琴、二胡、彈撥樂比賽)兩類獎項,取消了理論評論獎、終身成就獎,而這一屆則取消了作品獎,只保留了表演獎一項,且全部賽事回歸“大本營”廣州,不再在全國各地有子項和分項賽事。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韓新安對此表示,金鐘獎響應國家文藝類獎項的深化改革要求,對獎項做了變動和壓縮。本屆只保留表演賽事,包括鋼琴、古箏、美聲和民族聲樂四項比賽。今后,民族器樂比賽每屆只賽一項民樂樂器,西樂比賽的鋼琴和小提琴每屆輪換,聲樂比賽只保留美聲唱法和民族聲樂。
另一個重要的舉措,在于今年金鐘獎鋼琴、古箏、聲樂(美聲、民族)的四項表演賽事經過復賽、半決賽、決賽的多輪角逐,最終評選出各五位(共計20位)獲獎者,但不再區(qū)分金、銀、銅獎,而統稱為金鐘獎獲獎者。正如葉小鋼所強調的,“金鐘獎作為中國音樂最高獎,它的意義不止在遴選和推優(yōu),更重要的還是一種導向的作用”。
金鐘獎聲樂(民族)獲獎選手于海洋
拉幕“盲聽”,拓寬評委選聘渠道
一開始就強調專業(yè)性、權威性、公正性和引導性的金鐘獎,評委和選手的超強陣容一直以來都是最大看點。歷屆擔任評委的都是全國音樂界極具影響力和權威的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參賽選手也均經過十分嚴格、公開、公正的層層選拔。從金鐘獎走出來的很多人才,如今都已經成為國內外一流的歌唱家、演奏家和作曲家,如獲得第二屆金鐘獎鋼琴比賽金獎的譚小棠,獲得第三屆金鐘獎聲樂金獎的雷佳、銀獎的劉和剛,獲得第五屆金鐘獎聲樂金獎的吳娜,獲得第六屆金鐘獎聲樂(民族)金獎的王慶爽,獲得第七屆金鐘獎聲樂(民族)金獎的王麗達,獲得第八屆金鐘獎聲樂(美聲)金獎的鄭潔、(民族)金獎的常思思,獲得第九屆金鐘獎聲樂(美聲)金獎的王傳越等?梢哉f金鐘獎是對當今演唱、演奏、創(chuàng)作和理論等領域的一次大檢閱,其中更有不少從金鐘獎走出的選手已成為了評委。
像本屆金鐘獎評委的產生,就拓寬了渠道,進一步凸顯了公開公正的原則。葉小鋼對此表示,評委推薦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委托全國11家專業(yè)音樂院校推薦;二是委托中國音協第八屆主席團推薦;三是委托著名音樂家推薦。經過以上三個渠道的認真推薦,并按照評委庫人員數量達到現場評委3倍數量的原則,形成了本屆金鐘獎四個組別的評委。而評委會的委員每屆聘任一次,為維護公正并保持評委會的新鮮活力,每屆均會改聘三分之一的評委。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大賽公平公正,本屆金鐘獎在復賽階段采取了拉幕“盲聽”的方式進行評審。在復賽中,選手先抽好比賽場次,到比賽現場再抽取出場順序。在評委和選手之間設置一個大大的帷幕,評委開場前上交手機等通訊設備,評委、選手相互看不到,只靠聲音判斷。
金鐘獎聲樂(美聲)獲獎選手王澤南
無論是鋼琴、古箏還是美聲、民族聲樂比賽現場,復賽階段評委席前面會支起一個高大的幕布,評委看不到選手的演奏,完全憑借聲音作出評判。拉幕“盲聽”這個舉措無論對評委還是對選手來說,都是與眾不同的體驗。而這一舉措更讓印青、廖昌永、閻維文、范競馬等很多評委極力點贊。進入復賽的250余名選手中,不少選手的老師就是比賽評委,如何杜絕熟人托付或照顧學生,“盲聽”無疑是一個好辦法。
“我覺得挺好!苯痃姫劼晿繁荣悾缆暯M)評委會主任廖昌永、聲樂比賽(民族組)評委會主任閻維文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盲聽”的好處,“這是很多樂團考試的方式,在國外的聲樂比賽中也很普遍,這屆金鐘獎采用了這樣的辦法,十分恰當。在‘盲聽’比賽階段基本保證了最大程度的公正,選擇的標準完全是誰的聲音好、誰的演唱具有音樂性和感染力。”聲樂比賽(美聲組)評委、中國歌劇院副院長么紅也說,“因為沒有了視覺的評判,對評委的耳朵是一個考驗,你必須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選手的演唱上!币驗槔谎莩,選手也看不到評委的表情,因此只有集中精力處理好自己的演唱和演奏,心態(tài)都會更加單純。
演唱演奏,曲目選擇更優(yōu)化和專業(yè)
在本屆金鐘獎的20名獲獎者中,專業(yè)音樂院校的學生占據了三分之二以上,尤其是器樂部分,在鋼琴和古箏的比賽中更為突出,對專業(yè)性要求極高。如鋼琴復賽為15至20分鐘自選曲目,半決賽為45至50分鐘奏鳴曲、中國作品以及自選曲目等獨奏曲目,決賽階段是與廣州交響樂團合作,從規(guī)定曲目中自選一首鋼琴協奏曲,總時長也在45至50分鐘,演奏時長低于規(guī)定演奏時間的下限,就會被取消比賽成績。在鋼琴決賽中,很多選手選擇在決賽演奏高難度的協奏曲,像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等。評委普遍認為:“現在鋼琴選手的技術很好,除技術外對音色的研究是處理作品的關鍵,也是鋼琴演奏者修養(yǎng)的體現!
金鐘獎鋼琴獲獎選手陳學弘
古箏比賽最終五名獲獎者有兩位由中央音樂學院選送,兩位由上海音樂學院選送,一位來自中國音樂學院,5位里更是4位都是女生。此次古箏決賽階段第一次使用了交響樂隊(深圳交響樂團)協奏的方式,對于選手來說是更大的考驗,除了演奏技巧方面的硬性要求外,對選曲和琴本身也有很高要求。
金鐘獎古箏比賽評委會主任王中山、評委周煜國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選曲的重要性。從復賽階段的一首傳統曲目、一首新創(chuàng)曲目,到半決賽階段要演奏30分鐘左右的兩首新中國成立以來創(chuàng)作、改編的中國作品和一首傳統箏曲,再到決賽階段完成《如是》《蒼歌引》《望秦川》《云裳訴》幾首當中的一首當代作曲家的新作品!肮殴~發(fā)展迅速,作為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中國民族樂器的代表,要與鋼琴‘打擂’的話,其實更需要中青年一輩團結一心,出新曲、出新人,古箏夢也是我們的中國夢。”作為中國音協古箏學會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的王中山不禁感慨到。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寫過不少古箏曲,作為古箏比賽評委會主任的他也表示,“古箏的演奏技藝現在已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當今需要在技藝發(fā)展的同時,表現出蓬勃的‘精氣神’。而在比賽曲目量的積累上,古箏與十分成熟的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相比,還是差距很大。所以,更需要志向高遠,審美也要提高,使得古箏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第一大‘樂器’,這還需大家擰成一股繩!
在前幾年的金鐘獎比賽中,女選手實力雄厚,男選手相對弱勢,而近兩屆的聲樂比賽中,男選手的實力明顯提升,甚至開始“爆發(fā)”。獲得本屆金鐘獎聲樂(美聲、民族)比賽的10名獲獎者中,有7位男選手,尤其是聲樂民族唱法中,4位男選手各有亮點的演唱,均給評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選送、于海洋演唱的《又見鴻雁》,陜西音協選送、郝亮亮演唱的《甲板上的馬頭琴》,北京音協選送、曾勇演唱的《將進酒》,頗受好評。閻維文欣喜地表示,“這次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整體水平很高,特別是男聲更是出彩。過去男聲的表現總感覺要弱一些,而這一次男選手演唱的作品,無論從演唱技巧、聲音的運用、所選的作品以及在舞臺上的表現而言,都非常搶眼。這是一個非?上驳默F象”。
在聲樂(美聲)比賽的評選中,除了幾位獲獎的男高音之外,半決賽階段也出現了一批優(yōu)秀的男中音,廖昌永不禁感慨,“男中低聲部占很大的比重,說明我們中低聲部的訓練比以前有進步。而選曲方面,這么多屆都是唱不盡的‘冰涼的小手’,聽不完的‘為藝術為愛情’等歌劇選段。現在曲目的選擇則更為專業(yè),聲音的柔美度、音色的厚度和濃度,都有很大提升,使得每一個聲音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辨識度,這也是可喜的變化!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