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劇《玫瑰騎士》中,理查·施特勞斯筆下樂思泉涌的音樂,堪稱對生命、對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詩意、崇高提升,尤其是由奧克塔維安以那句意味深長的“瑪麗·特蕾莎!”起始的膾炙人口的三重唱,讓我們驚嘆作曲家以何等精湛絕倫的復(fù)調(diào)技巧將三位女性的高亢歌聲與龐大的管弦樂團編織成巨大的、彩虹般壯麗的織體,洶涌澎湃的管弦樂如何伴隨和激發(fā)著三個人物內(nèi)心的萬千感慨,蜿蜒曲折,直到迎來令人心醉的宏偉高潮。但這一切詩意升華,是從一系列真實到甚至平庸的現(xiàn)實世界開始的。就對這一點的側(cè)重而言,4月9日-12日上演的德弗洛執(zhí)導(dǎo)的國家大劇院版《玫瑰騎士》,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和魅力。
第二幕,當(dāng)玫瑰騎士奧克塔文手執(zhí)銀玫瑰與隨從人員從舞臺深處快步走到舞臺中央時,照聽眾的期待,這一行人的亮相與樂隊響亮高潮的爆發(fā)應(yīng)該是同步的,因為那會產(chǎn)生相當(dāng)震撼的舞臺效果,但德弗洛并沒有這么做,他讓玫瑰騎士和隨從們在樂隊高潮到來之前先站定在那里,之后樂隊高潮轟然奏響。這會給人音樂與戲劇進程不完全同步的錯覺。但這恰是導(dǎo)演風(fēng)格的一種體現(xiàn)。他即使不是在有意解構(gòu)、也至少客觀上淡化了多年來已經(jīng)為聽眾習(xí)慣的“同步化”效果,還原為一種更素樸的真實感。
還有在第二幕這一刻之后到來的玫瑰騎士與蘇菲一見鐘情的醉人的二重唱。每一位看過巴登-巴登大劇院2009年演出的《玫瑰騎士》(蕾妮·弗萊明、索菲·科赫與狄安娜·達姆勞主演,克里斯蒂安·蒂勒曼指揮慕尼黑愛樂樂團演奏)此劇的人都忘不了導(dǎo)演赫伯特·維爾尼克是怎么處理的:隨著二重唱升華到愛情的崇高天國并在那里翱翔(歌劇中最讓人愉悅的時刻之一),這對沐浴于愛河的幸福之人從高高的臺階上攜手款款緩步而下,音樂與視覺的兩條邏輯如兩個聲部,以相反的走向?qū)ξ。這是維爾尼克作為當(dāng)代偉大的歌劇導(dǎo)演天才想象力的結(jié)晶,是對《玫瑰騎士》這一時刻的精彩詮釋。在此次國家大劇院制作中,玫瑰騎士及其隨從是從舞臺下凹的低處由下而上走上舞臺平面的,缺少巴登-巴登2009年演出的那種舞臺效果。但就戲劇真實而言,德弗洛明顯勝過維爾尼克,因為,即使蘇菲是富商之女,她的家也未必有巴登-巴登以及許多《玫瑰騎士》演出第二幕所顯現(xiàn)的那般如宮殿一樣豪華,而且,自下而上進入蘇菲家的客廳,比起從高高的臺階上走下,更有一種貼近生活的樸素之美。
清晰準確地呈現(xiàn)《玫瑰騎士》總譜中聲樂與管弦樂的細密“編織”,對于世界上任何一位指揮家和任何樂團都是藝術(shù)上的挑戰(zhàn),德國指揮家塞巴斯蒂安·朗-萊辛指揮下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在四個夜晚的演出中奏出表情豐富的理查·施特勞斯之音。中外優(yōu)秀歌唱家組成的兩組陣容也各有出色表現(xiàn),尤其是第一晚的男爵飾演者、出生于維也納的男低音歌唱家曼弗雷德·赫穆,無論演唱還是表演,均十分精彩。(音樂周報 王紀宴)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