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南音、現(xiàn)代的詩歌、西洋的“阿卡貝拉”,這三者融合起來會是怎樣的韻味?昨晚,被譽為“臺灣南管藝術天后”的王心心在福建大劇院舉行《南管詩意——王心心作場》專場音樂會,南音的獨特意境再次得到升華。
而作為開演前的熱身,1日晚,王心心攜臺灣現(xiàn)代舞蹈藝術家吳素君、臺灣“阿卡貝拉”無器樂伴奏人聲合唱樂團團長劉郁如,齊聚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精彩開講“南音的漂流之旅”,暢談她們奇妙的跨界合作,解密傳統(tǒng)南音如何與現(xiàn)代詩歌、舞蹈及音樂相交融的探索歷程。
堅守傳統(tǒng),把最美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
一襲黑色長衣長裙,一條紫色圍巾輕輕搭在胸前,一根烏黑的長辮自然垂在腦后,臉上略施粉黛,當晚,當王心心(右圖前)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時,觀眾即被她那種沉靜優(yōu)雅的氣質所吸引。
出生于南音發(fā)祥地泉州的王心心,四歲開始學習南管,精習指、譜大曲,尤其以唱歌最出色,五歲就登臺演出。她似乎天生就是唱南音的人,少年時便連獲得“全國曲藝新曲目”三等獎、福建南音廣播大選賽等大獎。談起兒時的成長,王心心坦言是伴著南音長大的,以至于后來到了臺灣,聽到南音的音樂眼淚就會掉下來。
因為個人原因,1992年王心心定居臺灣。2002年,創(chuàng)立“心心南管樂坊”,全心投入南管教學推廣工作,把南管與當代藝術進行跨領域合作,并在南管吟唱與中國古典詩詞文學的結合創(chuàng)作上獨樹一幟,創(chuàng)作了《葬花吟》《琵琶行》及李清照的《聲聲慢》等經(jīng)典作品。
在王心心看來,南音的藝術是空靈的,其魅力就在于它的靜和定,她倡導用書法的審美去演繹南音,在演唱時需要留白。此外,她還認為,每個人對樂曲的闡釋都是自由的,唱出來都是不一樣的。作為一個曲子來講,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很重要,演唱者的再創(chuàng)作同樣重要。不同的演唱者,不同的情緒,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王心心隨即為聽眾清唱了一曲《靜夜思》。開唱前,她先閉目凝神,爾后輕啟朱唇,那清雅的聲音在古老的書院里回蕩,令聽眾沉浸其中。
王心心把南音與中國古典詩詞文學結合,為南音藝術開拓了一個新天地。在她看來,好的傳統(tǒng)需要堅守,創(chuàng)新即是為了把傳統(tǒng)最美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
不斷創(chuàng)新,把古老的南音傳播出去
為了呈現(xiàn)不一樣的南音,這些年,王心心致力于讓南音和舞蹈等各種藝術結合,并嘗試將南音中的樂器獨立出來,不僅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突破窠臼,更在視覺和舞臺藝術上豐富南音藝術。
3日晚演出的《南管詩意——王心心作場》,不僅將南音與余光中的詩歌融合,而且在古音的留白之中用無伴奏人聲合唱填充。在王心心看來,唯有創(chuàng)新才能給南音新生命,而這也與南音的定位有關。
“如果把南音定位成牢不可破的傳統(tǒng)遺產(chǎn),它就走不出去。如果把它定位在世界,它就可以和不同的音樂融合,從而把老祖宗的東西發(fā)酵出去,使南音成為世界的音樂。”王心心說。
王心心的嘗試得到了業(yè)界的承認,她所做的詩歌,已經(jīng)變成了學習南音的入門曲;她把古老的南音帶上了世界的舞臺,遠達法國“阿維尼翁藝術節(jié)”、德國“皮娜鮑什國際舞蹈節(jié)”、比利時“法蘭德斯藝術節(jié)”、溫哥華“世界音樂節(jié)”……
王心心說,她將繼續(xù)把閩南各種戲曲元素融合進南音的骨架里,把閩南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南音這種古老的音樂。
在古老書院的天井下,為大家的熱情所感動,王心心主動提出給大家再彈唱一小段《琵琶行》。她橫抱琵琶,低吟淺唱,抑揚頓挫,恍若重回漢唐。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