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偉大的作曲家、歌劇文學作家、歌劇改革者、音樂戲劇的締造者Richard Wagner理查德·瓦格納于1813年5月22日出生在德國的萊比錫。在西方歌劇界,瓦格納是與意大利的Giuseppe Verdi朱塞佩·威爾第齊名的,二人同年在不同的國度出生,但卻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歌劇創(chuàng)作道路,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藝術追求。威爾第遵循意大利歌劇的傳統(tǒng),突出雄壯優(yōu)美的詠嘆調、追求簡潔明快的音樂線條,以現(xiàn)實題材表現(xiàn)人類樸素的情感。而瓦格納卻在擺脫了意大利歌劇傳統(tǒng)的束縛之后,以更加博大深邃的情懷自己創(chuàng)作劇本和歌詞,并力求用最復雜的音樂表現(xiàn)人類最細膩的情感以及人生哲學。這就是瓦格納最終成為一代西方音樂戲劇宗師的標志。
自學成材的作曲家
瓦格納從小就喜愛文學和音樂。他從北歐神話、古希臘和德國民間傳說以及莎士比亞的戲劇中受到極大的感染,又從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交響曲以及卡爾·瑪利亞·馮·韋伯的《自由射手》——這些散發(fā)著德國文化傳統(tǒng)精神的作品——中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從此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立志要創(chuàng)作出最具德國民族氣質的歌劇作品,夢想自己要成為兼具貝多芬和莎士比亞雙重才能的藝術家。
瓦格納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音樂訓練和理論教育,但他憑借刻苦的學習掌握了作曲的相關知識,他還通過抄寫作曲家的總譜來分析配器的手法,甚至進行鋼琴曲改編?梢哉f,瓦格納能在今后成為古典音樂界獨一無二的音樂戲劇大師,他的天才和努力無疑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
瓦格納勤于閱讀的習慣一直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時刻,這對他的歌劇乃至今后音樂戲劇的文學腳本創(chuàng)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v觀瓦格納所有的歌劇和音樂戲劇作品,都是由他一人獨立創(chuàng)作劇本和音樂,而且還親自督導排練、親自指揮演出,所以瓦格納也成為了現(xiàn)代指揮藝術的奠基人之一。瓦格納這樣的藝術成就在古典音樂界也是空前絕后的。
1842年10月20日,當瓦格納的《黎恩濟》(全名《黎恩濟,羅馬最后一位護民官》,五幕歌劇)在德累斯頓宮廷劇院首演并獲得巨大成功的時候,瓦格納也在樂界初露頭角,且因此獲得了宮廷劇院指揮的工作,這無疑對他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因為這位自學成材的作曲家終于得到了音樂界的認可,而德累斯頓宮廷劇院指揮的職位曾經(jīng)屬于偉大的馮·韋伯,僅此一點便激發(fā)了瓦格納幼時的夢想,他要在這個舞臺上演出自己創(chuàng)作的具有德國民族氣質的歌劇!
歌劇的改革者
瓦格納認為,具有德國民族氣質,或者說具有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歌劇創(chuàng)作,應該在打破意大利歌劇傳統(tǒng)束縛的同時,表現(xiàn)出新的古典浪漫主義音樂手法和全新的歌劇思想,就像馮·韋伯的《自由射手》那樣,處處洋溢著清新的、源于古老神話傳奇中的神秘氣質,繼而使人們尋找到人類精神的源頭,主題放在表現(xiàn)他們對生存和自由的渴望以及同大自然神秘力量的抗爭上,以期喚醒人類的精神追求。從此讓他的聽眾不只在劇院里聽那么幾段歌唱家炫技的詠嘆調便對他歡呼。瓦格納要改變這些陳腐的劇院文化,讓人們真正感受歌劇的精神魅力。
1843年1月2日,標志著瓦格納銳意改革的歌劇《漂泊的荷蘭人》(獨幕歌劇)以沉郁壓抑的音樂場面和古怪的神話題材在德累斯頓宮廷劇院由他親自指揮首演。結果可想而知,觀眾只是對這位嶄露才華的作曲家兼宮廷劇院指揮的年輕人報以了禮節(jié)性的掌聲,而對作品本身并沒有好感,因為觀眾的口味依然停留在對羅西尼的意大利歌劇和邁耶貝爾法國式大歌劇的欣賞上。
雖然如此,從西方古典歌劇歷史上來看,音樂雄渾、起伏跌宕、音樂描述性極強、作品性格非常突出的《漂泊的荷蘭人》,無疑是當時歌劇作品中的杰作。這部帶有瓦格納鮮明特點的歌劇,在他用劇中人物沖破理性藩籬進入到超自然的境界去體現(xiàn)人類追求純真愛情的典型浪漫主義歌劇的表現(xiàn)手法的這樣的標志,便永遠烙印在瓦格納的身上,成為他今后集音樂、演唱、詩歌、美學和哲學之大成的音樂戲劇作品的先聲。
瓦格納認為,具有德意志民族情感的歌劇作品其題材應來自于德國古老的神話傳說。《漂泊的荷蘭人》之后的《湯豪瑟與瓦爾特堡的歌詠比賽》(簡稱《湯豪瑟》,三幕歌劇)就是取材于德國古老傳說的故事,經(jīng)過瓦格納的改編,于1845年10月19日在德累斯頓宮廷劇院由他親自指揮首演。在當時,觀眾雖然還不能完全領會瓦格納對歌劇改革的深意,但還是被劇中優(yōu)美的旋律和氣勢磅礴的音樂所折服,評論也普遍認為它比《黎恩濟》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