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可以借鑒什么?
錄入時間:2009/12/16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考級]
內容摘要 “超女”轟動了大眾、娛樂界、影視界、音樂界,——但音樂教育界卻似乎沒多少反映!俺彪m然有引人批評的一面,但更有成功的一面。站在小學音樂教學的角度反思:為什么“超女”能讓億萬青少年如醉如癡,而我們的音樂教學卻不能如此?暫不論“超女”非主流的陰暗面,我們?yōu)槭裁床荒軐W學它的成功經(jīng)驗,讓我們的音樂課堂生發(fā)對學生的強大魅力?若如此,我覺得應該借鑒“超女”在快樂、懸念、評價三個方面的成功經(jīng)驗。
“超級女聲”確實辦得很成功,唱紅了大江南北,甚至驚動了世界,不但推出了一批耀眼明星,更讓億萬青少年如醉如癡!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每當看過一場“超級女聲”,思緒總不禁回到我們的音樂課堂:許多時候,我們也曾盡量將課堂設計得新穎、輕松,盡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卻總難達到預想的效果。
同樣是音樂的傳播方式,為什么兩者效果的差距如此之大呢?仔細揣摩“超女”活動的做法,發(fā)現(xiàn)它確有三個獨到之處值得我們音樂教學借鑒,那就是:快樂的魅力、懸念的魅力和多元評價的魅力。
一、讓課堂充滿快樂的魅力
“超級女聲”的魅力之一是帶給參與者和觀眾巨大的快樂。它不限年齡、不論相貌、不限唱法,“想唱就唱、唱得響亮”,強調的只有兩個字——快樂。
“超女”活動的快樂源于四個方面:第一,緊抓音樂藝術今天在中國廣泛普及、極受喜愛的機遇,搭建了幾乎無限大的舞臺,滿足了大眾對KALAOK式歌唱的藝術生活需求;第二,不設門檻“海選”,幾歲的小姑娘、幾十歲的老奶奶,音樂學院的專業(yè)生、街頭巷尾的小歌迷,都可走上屏幕滿足一展風采的追求;第三,用大眾投票、現(xiàn)場搖旗吶喊等方式,讓競賽同時成為廣場式、互動式的大眾藝術活動,臺上臺下融為快樂的一體;第四,強烈的、多層次的競技性及眾多成功者將獲得的巨大功利,產生了極大的誘惑。
音樂教學可從中借鑒什么呢?
當代美學指出:我們的時代已經(jīng)是“生活審美化”的時代,大眾不但提高了對藝術品的需求,更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追求美的感受與意趣;與此對應,藝術只有從象牙塔里走出來,實現(xiàn)“審美的生活化”,才能永葆青春。
(1)于是音樂教育也應如此:既應讓課堂從枯燥知識技能的學習場轉變?yōu)橄硎芤魳匪囆g的審美生活場,又應讓孩子們自愿地學到許多有價值的知識和技能好去享受更豐富、更深刻的音樂藝術。正像《音樂課程標準》所指示的,應把課程目標定位于首先讓學生“愛好音樂”。
(2)怎么做呢?那就要營建快樂的學習情境,而借鑒“超女”的經(jīng)驗,我們可以考慮以下辦法。
1、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所謂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就是要讓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并充滿情趣。
一方面,由于在各種藝術形式(如文學、詩歌、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美術、書法等)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今時代音樂藝術的體裁、風格、流派發(fā)展變化最快,故而音樂教材的內容常常跟不上學生審美趣味的變化而總是略顯陳舊。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應該大膽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改,——比如今天的通俗歌曲中就不乏優(yōu)者,應該引入課堂好讓學生得到滿足。
另一方面,在必須進行的高雅歌曲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方法激起學生的興趣。比如進行歌曲《多來咪》、《雪絨花》的教學時,如果我們只是讓學生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學唱樂譜、歌詞、介紹歌曲背景等,那么學生由于并不了解這些歌曲的內涵,很可能不感興趣。我的辦法是:運用多媒體將電影《音樂之聲》的片段搬到課堂中來,讓學生親臨其境地體會女主角對孩子們的感情和全家不得不逃離祖國的心情,學生于是產生了豐富的情感體驗,享受到了學習這些高雅歌曲的快樂。
2、學習過程的活動化
音樂活動(包括欣賞和創(chuàng)作)是一種實踐活動,包括聽、看、唱、奏、演等多種實踐形式。小學生的特點又尤其好動,一些較難掌握的教學內容如能設計較好的實踐活動,不但會幫助小學生學會,還可以讓他們享受快樂的學習過程。 如在《金蛇狂舞》欣賞教學中,有一個附點八分音符節(jié)奏型教學內容。這是個頗顯無趣的教學內容,于是我采用生活中常見的“爸爸”的發(fā)音來組織練習,并用端午節(jié)兒歌的形式進行練習——學生在拍手念兒歌的過程中就掌握了附點八分音符這一節(jié)奏型,而且印象深刻、學得快樂。
3、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
小學生天真、單純,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這是好事:只有在大膽、率真的表現(xiàn)中,才更能充分展開學習、實現(xiàn)創(chuàng)造,而且正是在充分的表現(xiàn)中他們才體驗到音樂學習的快樂。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智能的種類可能不同,……今天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承認并開發(fā)各式各樣的智能和智能組合!(4)在音樂學習上也是一樣,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音樂興趣、不同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所以我在課堂上經(jīng)常創(chuàng)造各種不同的機會,讓孩子們想說的說、想唱的唱、想奏的奏、想演的演,各展其長、各得其樂。
二、讓課堂具有懸念
“超女”的魅力之二是它懸念甚多:每一次“PK”總是讓無數(shù)觀眾及歌手懸念高掛,不到最后一刻,誰也無法預料勝敗結局。
課堂教學也應如此,一個一個的懸念將吸引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優(yōu)化教學效果。 但音樂課不像語文課許多故事生動有趣,也不像數(shù)學課思維疑竇重重,它的內容相對比較自由、分散,教師需要動腦筋創(chuàng)設一定的懸念。
1、 故事懸念
如我進行《唱山歌》教學時,就根據(jù)電影里劉三姐用山歌智斗地主的故事設置幾個懸念,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和懸念的解開一步步介紹山歌、欣賞山歌,層層推進地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的氛圍。
2、音樂知識懸念
不一定每堂課都能設計故事,但每堂課都會有音樂知識學習,而知識學習也是可以設置懸念的。
比如在歌曲欣賞中,有些歌曲當不了解它的民族文化、流派、風格等特征時是不太好欣賞的,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就是如此。此時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若干懸念,讓孩子們根據(jù)它是澳大利亞民歌這一點先后猜想、交流澳大利亞的經(jīng)濟特點、剪羊毛的操作特征(尤其是節(jié)奏特征)、豐收時刻的心情等等,運用這些懸念吸引學生的興趣,更好地欣賞這首世界名曲。
3、音樂運用懸念
如前所述,今天的時代是生活審美化的時代,音樂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廣泛應用的。在這一點上也可以設置懸念。
對一首樂曲,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比如二胡獨奏曲《良宵〉,你可以感覺是寧靜,也可以感覺是憂傷,還可以感覺是悲痛。于是對同樣的音樂可以有不同的多種運用,可以鼓勵學生作種種設想與設計,而這一設想與設計的過程就可以成為一個個面對懸念與解開懸念的過程,讓孩子們獲得情趣盎然的學習。
三、讓多元化的評價進入課堂
在湖南衛(wèi)視推出超級女聲比賽之前,中央電視臺和一些省級電視臺也舉辦過各種各樣的唱歌比賽,但都沒有“超女”的魅力大,一大原因就是因為它顛覆了傳統(tǒng)音樂比賽的評價方式而采用了多元評價的方式:除評委外,31位大眾評審、坐在電視機前的千萬觀眾,都可以運用自己的方式開展評價。
這種多元化的評價運用到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是恰到好處的,因為正如前面所說,小學生一方面對音樂的興趣和能力差異很大,一方面又表現(xiàn)欲極強。在教學實踐中,我逐漸摸索出了下面一些進行多元化評價的方法。
1、 啟動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一個教師通常要面對全班幾十名甚至多班幾百名學生,不可能對每位學生的情況都非常了解,難免會出現(xiàn)對學生做出錯誤評價的狀況。這時就需要給學生們機會,讓他們積極發(fā)表看法,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準確得多的評價。
記得自己剛參加工作時,在一堂六年級的唱歌課上,一位女生卻將一首三年級學過的歌曲唱得五音不全!當時全班同學捧腹大笑,我也有點生氣,嚴厲地批評她沒有認真聽課。她沒有說話,卻馬上有同學站起來替她申冤:“老師,我認為她唱得雖然不是特別好,但是她今天的表現(xiàn)非常出色,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苯(jīng)過了解才知道,原來這是一位弱智學生,對音樂雖然“一竅不通”,卻有著很大的熱情。這讓我非常后悔,自己冒失的話語深深刺痛了一位最需要關愛的學生的心。從此,我總是在教學中盡量綜合多主體(學生、教師、家長、專家等)特別是學生群體的評價,以最大限度地激勵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2、 運用多元化的的評價標準
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是盡力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有音樂素養(yǎng)的最大發(fā)展。于是,對不同學生的評價標準就應該不同,即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
有個班的文藝委員,在班上非常突出,唱歌、彈鋼琴、吹笛子、拉小提琴、跳舞都不錯。一次音樂期末測試,她卻意外地敗給了一個男生,原因是她過分注重伴舞表演形式而忽略了歌唱情感表現(xiàn)力這一本質要求。她很不服氣,我想對她這個藝術苗子應該把評價標準定得高些,于是在全班點評時啟發(fā)她:“你的音樂學習水平很不錯,但要看到自己的缺點:舞蹈是用來幫助表現(xiàn)音樂的,請你先好好地清唱一遍歌曲,再來談談你的感受好嗎?”她照我的話試了一次,果然歌曲的感染力強了很多,這才心服口服地平靜下來。
3、 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手段
既然不同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與學習基礎不同,評價標準又應有差異,就必然地要求評價手段的多樣化。
我所在的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qū)這二年來開展了小學音樂評價改革的研究,其改革要點之一就是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手段。作為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之一,我試探的辦法是:廣泛收集能反映學生音樂學習過程與成果的文字、圖片、錄音、錄像甚至繪畫作品,讓學生們充分展示自己個性化的學習方法與成果;積極運用課堂表現(xiàn)即時評價、各種表演或競賽活動獲獎情況評價、家庭自主音樂欣賞活動情況評價等方式開展評價。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同學們感到很高興,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更高、信心也更足了。
“超女”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能走多遠,誰也不知道;但音樂教育卻是需要一直走下去的。音樂教育的好壞,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我覺得: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必過分關注各界對“超女”評說的是是非非,而應認真分析它事實上成功的種種原因,借鑒它的成功經(jīng)驗,進一步完善音樂課堂教學,帶給學生更多美與快樂的享受。
(此論文獲湖南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
參考文獻:
(1)潘知常著《美學的邊緣——在闡釋中理解當代審美觀念》,1998年11月第一版,第259頁:“對于審美的生活化與生活的審美化的強調成為當代審美觀念中不可抗拒的歷史進程的兩個 方面!
(2)《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活潑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fā)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3)曹理主編《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第149頁:“音樂教學作為一種普通學校的藝術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它不隸屬于理論學科,而是屬于藝術實踐活動為主的技能性學科!
(4)加德納著《多元智能》,沈致隆譯,新華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