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最偉大的作曲家西貝柳斯(Jean Sibelius 詹.西貝流斯,1865-1957)早年在赫爾辛基學法律,后改學音樂,并到柏林、維也納深造,在古典大師們的音樂基礎(chǔ)上,逐漸形成了一種與19世紀音樂迥然不同的個人獨特風格。
西貝柳斯僅有的這首協(xié)奏曲屬上界山最偉大的小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之列。首樂章的悲劇感無與倫比,冷峻,蒼茫,卻如此自然地讓小提琴所代表的那種孤獨的抒情美從這原始力量的重負之下掙脫出來。慢樂章是同類作品中最出色的浪漫曲之一。然爾即使是浪漫的,它也不乏悲歌般的深沉,與首樂章的曲旨聯(lián)系的很好。粗獷、亢奮的末樂章在一種復(fù)雜的舞蹈性節(jié)奏中表現(xiàn)的剛毅、頑強而富有幽默感。弦樂器不安的顫動,不完全的短小動機時隱時現(xiàn),造成一種半透明的神秘氣息。聽這樣的音樂,即使心頭充滿迷茫,也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全身心的自由自在。
西貝柳斯D小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版本眾多總計13張,各大唱片公司(DECCA、EMI、RCA、DG、SONY、PHILIPS、NAXOS)都有不錯的精品,多數(shù)被<<企鵝>>評為三星的版本,我手頭也有5個版本,做試聽的時候難以取舍,個人認為從海菲茲 RCA 09026-61744-2 、鄭京和 DECCA425 080-2,男女兩位演奏家的版本比較有代表性,其他如:穆洛娃 PHILIPS 464 741-2、伊薩克.帕爾曼 EMI C7 47167 -2、穆特 DG 477 895-2、沙漢姆 DG 437 540 -2、林邵良 SONY SK 44548等各有特色。
作品最早完成于1903年,幾經(jīng)修改最終于1905年出版,同年在柏林首演,是西貝柳斯的早期作品。作者十分熱愛芬蘭的自然景色和古代詩人荷馬的文學史詩,在這部協(xié)奏曲中,也自然而然地表露了這種感情。音樂主題熱情奔放,富有濃厚的芬蘭氣息。樂曲充分發(fā)揮了獨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現(xiàn)力,在樂隊部分的寫作上也發(fā)揮了交響特色。整個作品如一幅音畫,栩栩如生。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d小調(diào),2/2拍子。整個樂章如一幅風景畫,展現(xiàn)幽暗的芬蘭北部海濱,海浪不停地拍打著海岸,暮色降臨,岸邊燃起堆堆篝火,游吟詩人的歌聲在空中回蕩著。
第二樂章, 很慢的柔板,降B大調(diào),4/4 拍子,浪漫曲。音樂略帶憂郁神秘的色彩,象是作者在緬懷童年往事, 在曠野、在海邊的巨石上獨自演奏心愛的小提琴,與大自然交流著感情。
第三樂章,不太快的快板,D大調(diào),3/4拍子,回旋曲。這一樂章充滿了不盡的活力,作曲手法華麗多彩,樂章的主題被稱為“北極熊的波蘭舞曲”。小提琴獨奏旋律如火箭般一次次射向夜晚的天空,激烈時火花迸射,形成無窮的變化,整個樂章高潮迭出,五彩繽紛。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