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律處理方面,阿炳體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注意的觀念問題。我們今天演奏阿炳的作品如《二泉》和《聽松》常常把音律平均化,把各音程完全量子化。阿炳的成就在于他的音樂藝術,在于他的演奏,在于他處理中國文化體系所接受的藝術音程與其他音程的矛盾。阿炳對音程的藝術觀貫穿他的所有作品,以及完整的"思想--創(chuàng)造--演奏"這一音樂藝術的創(chuàng)造過程。他以定把滑音演奏3-5這一小三度音程是絕對要求準的,這一原則應用于內(nèi)弦6-1小三度音程也準確。但對此小三度里其他樂音卻做完全連續(xù)性的處理,亦即5到3之間食指可以任取無限的許多音。這是藝術的和諧,不是物理的和諧(見圖)。
我們今天演奏若硬把這連續(xù)空間中的許多靈活音當作#4或↑4或4來硬性處理,則只能表示我們對中國的文化音響學完全不懂,對中國音樂的藝術中比較高的境界也就無法掌握。
阿炳的創(chuàng)作及本人的演奏(即使同樣的音符,不同人演奏可以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樂曲),其境界之高,超越一般音樂。同是對5的處理,阿炳灑脫的
及自然的
就大有別于江南絲竹的
似乎是類似的樂音,但后者的音樂思想內(nèi)容簡單許多。
三、中國音樂能否向前發(fā)展--為迎接21世紀作評估
基于以上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阿炳體系為中國文化的高度體現(xiàn)。阿炳的藝術成就建諸中國音樂思想、作曲以及演奏三個方面的高度結合。我們今天學習許多洋的方法,卻失去了對我們音樂文化的思想體系以及技術體系的認識。中國音樂今后的藝術道路還取決于我們對整體中國文化及其音樂藝術的了解。
對阿炳體系的領會給予我們一個重要的起點以及一個評估的角度。今天我們大量地輸出音樂人才與作品,到各地參加國際比賽,還是在洋框框里打轉。這其中使用的所有美學標準都是近現(xiàn)代的,西洋來的,離開人類文明全貌甚遠。這里頭還有許多膚淺的、落后的文化思想以及甚至不科學的理論,我們應該輸出的是中國文化的宏觀藝術哲學--對時空的了解,對人與宇宙關系的表達方法及文化音響理論,讓人類高度文明的產(chǎn)物國際化,讓世界各國愛好文明,愛好音樂的人民共同享有這一應屬于全世界的人類文明結晶。讓中國音樂藝術的觀念及實踐在21世紀發(fā)揚光大。有了這樣的藝術道路,我們的藝術家阿炳也就沒有白活,也就能感到安慰了。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