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課程類型。唱歌教學的任務,一方面是通過歌曲的藝術(shù)形象感染和教育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另一方面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歌唱基本知識和技能、技巧。
在小學唱歌教學中,最常使用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由老師進行范唱,學生進行模唱的學習歌曲的方法,即“聽唱法”。它的優(yōu)點是:學生可以直接地、簡便地學習歌曲,同時可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韻味的體驗及表達上面,比較有利于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能較多地練唱歌曲。但是,讓學生長時間地進行模唱,學生會感到很被動,覺得很枯燥,造成“鸚鵡學舌”,雖然歌曲很快會唱了,但學生根本沒有參與音樂思考,阻滯了他們對唱歌的興趣,而且這種方法過于單一,不利于采用多種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來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音樂才能,并且難以適應比較長、比較復雜的歌曲學習,尤其是合唱歌曲。
根據(jù)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采用了旋律引導、圖示比較、難點突破、綜合能力訓練”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唱《小魚簍》這首歌時,先采用“旋律引導”,讓學生模唱歌曲的旋律,進而要求學生自己把旋律換成歌詞。這就在“聽唱法”的基礎上減少了老師逐句歌唱的過程,增加了學生動腦思考的活動及學生與旋律的接觸,對培養(yǎng)學生識譜及樂曲感受能力都有幫助。然后采用“圖示比較”法,將曲譜中旋律的高低變化用線條表示出來,使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結(jié)合起來練唱,對歌曲中各樂句間出現(xiàn)的重復、模進和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行辯唱,以加深記憶。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創(chuàng)造思維都有很大的幫助。再用“難點突破法”,將歌曲中難以掌握的部分,先重點練會,再練唱全曲。最后通過“綜合能力訓練法”,將歌曲的主題、節(jié)奏型難點及歌唱聲音的要求編成短小的輔助練習,分別通過唱、聽、記、看等練習方式,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有充足的空間來領(lǐng)悟歌曲旋律,歌詞的內(nèi)涵,這對于歌曲整體的把握及情感體驗有很大幫助,既完成了會唱歌曲又提高音樂知識技能的教學任務。
實踐證明,通過這些方法,學生對音樂的記憶、想像以及對音樂形式的感受和音樂審美等綜合感受能力得到加強,較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并且適合各種層次的學生。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把老師所講的與自己所想、所唱作比較,師生一起探索,共同促進。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