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胡演奏中,運弓無疑是至關(guān)重要的基本動作。甚至可以說,二胡的演奏,幾乎是全部建立在這個基礎(chǔ)之上的。運弓方法的正確與否,將直接關(guān)系到演奏者水平的高低。而在我的教學(xué)生涯中,所看到的學(xué)生絕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帶有運弓方法上的錯誤,以至拉不出理想的聲音。其實學(xué)習(xí)正確的運弓方法是很簡單的,甚至我認(rèn)為一個從未學(xué)過二胡的人,只要運用二胡運弓的金三角鐵律,通過半個小時的學(xué)習(xí),就能在空弦上發(fā)出不亞于演奏家水平的聲音來。一個學(xué)生要學(xué)會這種正確的運弓方法并不難,難是難在他們化了數(shù)十年時間苦練出來的毛病不能輕易地得到糾正,這就是學(xué)生們學(xué)了十多年琴仍達不到較高水平的癥結(jié)所在。
什么是二胡運弓的金三角鐵律呢?請看附圖:
我在許多著作中都講過二胡科學(xué)演奏方法要遵循的兩da法則:即自然法則和最小能量法則。自然法則就是演奏動作要盡可能地與生活中的自然動作相聯(lián)系,盡量減少為演奏二胡而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動作;最小能量法則就是要用最小的能量,來換取最大的效率。而運弓動作的金三角鐵律,正是建立在這兩da法則基礎(chǔ)上的。下面我分三個層次來講解二胡運弓的金三角鐵律。
一、 運弓時的三個生活動作
這是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的第一個層次。
在二胡運弓中,首先我們要保證“重量的兩個承擔(dān)”,即:右臂的重量由弓桿來承擔(dān),右臂和弓子的重量由弓毛在琴筒上的觸弦點來承擔(dān)。而絕不能是相反,即:弓子的重量由右臂來承擔(dān)。這就是說,我們的右臂至所以能在演奏時的位置上,完全是由于有弓子的存在。就如同我們將手臂放在桌子上時,是因為有桌子的存在,我們才能把手臂放上去一樣。如果沒有弓子的存在,我們的右臂應(yīng)該呈下垂于身體右側(cè)的狀態(tài),而根本不可能處于演奏時的位置上,我們是將右臂完全“掛”在弓子之上的。那么,當(dāng)右臂掛在弓子上之后,又是誰來承擔(dān)弓子的重量呢?答案是琴筒的觸弦部位?梢哉f,如果沒有琴筒觸弦部位的存在,弓子就徑直掉到地上去了。這個力量,就是二胡演奏中弓毛貼弦的力源。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運弓時的第一個生活動作是將右臂自然松弛,放在桌上的動作,這個“桌子”就是弓子,右臂的重量是通過右手拇指掛在弓子上的。
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杠桿作用,弓毛貼弦的力源是有了,但方向仍不對。右臂的重量通過弓子到達琴筒觸弦點的力量方向是向下的,而二胡的弦是里外方向的,所以在演奏中必須要用一個小小的力來改變力的方向。這就是我們在拉外弦的時候,要以中指第一關(guān)節(jié)向外頂弓桿;拉內(nèi)弦的時候,要以中指和無名指向內(nèi)勾弓毛的緣由。我們從金三角鐵律的圖中可以看到,運弓時的第二個生活動作是我們在吃飯時拿筷子的動作。我們在拿筷子的時候,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一根活動的筷子,此外再用虎口和無名指夾住另一根固定的筷子。當(dāng)我們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活動的筷子,將筷子打開的動作,就非常類似于演奏外弦時的感覺;而我們合攏筷子的動作,是非常類似于演奏內(nèi)弦時的感覺的。
在運弓時,我們的目的是將弓子從左邊送到右邊,或從右邊拿回到左邊。在生活中,如果我們要將一個茶杯從左邊送到右邊的話,一定是拿起茶杯,徑直地送到右邊去的;如果要將這個茶杯從右邊拿回左邊的話,一定是手拿起杯子,然后大臂往回一收,就把茶杯拿回來了。又比如,我們在街上遇見了一個朋友,與他握手時,也是將手徑直地伸出去的,握完手,又以大臂往回一收把手收回的,這個動作就是運弓時的第三個生活動作。但在許多學(xué)生的運弓動作中,在拉弓時往往是以肘部為先動點向右運動的,或是整個右臂同時向右伸出的;在推弓時,卻是以手作為先動點向左推進,待弓子已經(jīng)推到弓根部位時,右大臂與身體仍保持著一拳之距。這個動作如果放在生活中,將會是十分可笑的,但為什么在演奏中就可以容忍,甚至認(rèn)為是正確的呢?
在二胡演奏中,用的最多的是長弓系列(連弓、分弓等)和快弓系列(快弓、顫弓等),這兩個不同系列的運弓動作,在金三角鐵律的第一個層次中,僅是第三個動作的變化而已。即:長弓系列用“伸手與朋友握手,再收回”的生活動作;快弓系列用“對著爐門扇扇子”的生活動作,其它兩個動作都是相同的。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jì)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xí)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