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猴鼓,苗語稱干那,苗族棰擊膜鳴樂器。因伴奏《猴鼓舞》而得名。又稱花鼓。舊時巫師用時曾誣稱“蠻鼓”。流行于貴州、湖南等省苗族地區(qū)。 鼓框用杉木板拼合而成,呈圓筒形,兩端較細,中腰略粗,兩端蒙以牛皮為面,皮面四周邊緣用竹釘固定(圖)。鼓面直徑58厘米、鼓高70厘米、鼓腰直徑...
11年2月22日11:50更新
瑤族猴鼓,瑤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其為《猴鼓舞》伴奏而得名。流行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部 的上林縣一帶瑤族地區(qū)。 相傳,每逢瑤族的達努節(jié)(又稱瑤年或祖娘節(jié)),布努支系的瑤族人民,便在農(nóng)歷五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舉行三天盛大的民族節(jié)日,紀念祖先反抗封建王朝取得的重大勝利。屆時,瑤族...
11年2月22日11:46更新
亻革鼓,是苗族支系亻革人(又稱亻革家)特有的棰擊膜鳴樂器,故稱亻革鼓,也稱祖鼓。流行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凱里等地。 相傳,亻革鼓為亻革人祖先所制,每寨一面,它代表亻革人的智慧和文明,是民族團結興旺的象征。亻革人把它作為偶像崇拜,奉若天上玉皇。凡亻革家發(fā)生...
11年2月22日11:43更新
在Stradivari和Guarneri的時代,面板的選擇其實是很隨意的。大家現(xiàn)在經(jīng)?吹降那伲际潜4嫱暾膬(yōu)秀作品.但是如果在多看個10把,可能你會對他們的琴的看法有所改變。很多材料甚至是很劣質的。所以他們的變化也很大。 面板的年輪是很重要的,也是挑選的一個很重要條件。但是依然有其他一樣重...
11年2月11日14:8更新
在隋唐五代時期,由于箏技與箏藝的發(fā)展,人們對箏的稱呼,也日趨繁復。在《全唐詩》中的一百余首詠箏詩中,箏的稱謂竟達二十種之多。從中也可以窺得箏的制造工藝與箏的品種的不斷改進與提高。從而使作為傳統(tǒng)彈弦樂器的箏,本身也成為一種藝術品。如弦的五色纏弦,柱的金栗柱,頭首的象云等等。 ...
11年2月10日19: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