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音樂鑒賞》2021第一次全國見面課舉行
古人常說:高山流水,知音難覓。日前,在西安交通大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音樂鑒賞》第一次全國見面課上,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學生和在線觀看直播的朋友們,跨越高山和流水,一起走進古琴的世界,探尋古琴之美,互為知音。
據(jù)悉,該課程由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音樂教育中心副教授梁睿老師主持,并邀請了西安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古琴演奏家李村教授和她的團隊,以歷史為線,以琴曲為解,從黃帝的《華胥引》和周代的《鳳凰鳴岐》開始,領略《流水》的瀟灑,感受《文王操》的莊嚴,聆聽《普庵咒》的古樸,體驗《莊周夢蝶》的靈動,欣賞《大胡笳》的悲涼,走進《廣陵散》的激昂,最后在傲雪凌霜的《梅花三弄》和一吟一嘆的《陽關三疊》中結束。課程用十首琴曲引領了一場跨越千年的琴樂之旅,把古琴的表現(xiàn)力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學生課后直呼“過癮”。
由于士階層的消亡和社會制度的更迭變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代表的古琴,在1956年幾乎快要消亡,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國力的強大,古琴又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2019年,據(jù)粗略估計,古琴的年產量達到了21萬張。和1956年的狀況形成截然對比。面對已然成為潮流和時尚的古琴熱潮,很多人是盲目而無知的。因此,大學教育應當肩負起社會的責任,引領大學生走入對古琴的正念認知。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是孕育華夏民族精神與思想的搖籃,也是“琴文化”重要發(fā)源地之一。在渭水之濱,無論是祖炎帝神農氏“削桐為琴”、還是黃帝奏響《華胥引》……,古琴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奏響了它的?[角知音,并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獨立完善的學科體系。
本次全國見面課是《音樂鑒賞》教學團隊進行的又一次教學改革嘗試,邀請藝術家進校園進行藝術實踐表演,結合理論講解的方式,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美、欣賞美、鑒賞美,進而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擴展知識領域,提高音樂素養(yǎng),并且增強文化自信。
《音樂鑒賞》MOOC自2018年3月開始陸續(xù)在智慧樹、愛課程、學堂在線(中文版、國際版)相繼上線,至今全國已有近40萬名學生和社會學習者學習,同類課程選課量位居我國高校第一位。
2019年12月《音樂鑒賞》MOOC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陜西學習平臺;2020年3月課程獲2019年陜西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2020年4月課程“中國紅色經典音樂”章節(jié)已由人民日報“人民號”平臺收錄播出;2020年10月課程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