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音樂學院教授樊藝鳳:建議政府主導舉辦“音樂類非遺文化音樂季”
作為周秦漢唐建都之地,陜西有著豐富的地方音樂。該如何繼承、展示和利用好這些寶貴的地方音樂資源資源?省政協(xié)委員、西安音樂學院教授樊藝鳳為此專門寫了一份提案,建議打造音樂類非遺項目的戶外展演空間及活動,促進文旅融合發(fā)展。
陜西地方音樂不僅豐富,還特別受關注。2020年11月4日,華商報文物報道融媒體傳播欄目“陜西文物探探探”走進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現(xiàn)場直播展示了西安鼓樂、秦派古箏、秦派二胡、陜北民歌、綏米嗩吶,有201萬人次網友在線觀看。
樊藝鳳委員介紹,近年來我省文化演藝事業(yè)蓬勃發(fā)展,陜西省藝術節(jié)、西安國際音樂節(jié)的持續(xù)舉辦,為古城西安打造了全新的國際化城市文化名片。2020年陜西省政協(xié)文化文史與學習委員會提出了一個重要舉措,“推動地方音樂傳承與保護規(guī)劃的制定”,此舉措在全國尚屬首次。陜西各地的非遺音樂文化形態(tài)各不相同,如屬音樂類的西安鼓樂、陜北民歌、塤樂藝術、秦箏藝術、綏米嗩吶等;屬曲藝類的關中道情、榆林小曲、陜北說書等。在參與實地調研過程中,她實實在在地感到陜西非遺音樂文化的豐富多彩及本土特色。無論是樂器表演還是民間歌曲,都是極為珍貴稀有的藝術資源。
但她同時發(fā)現(xiàn)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缺乏相對專業(yè)、固定的戶外演出舞臺及觀眾區(qū)域。其次,缺乏專項活動的組織與策劃。2019年,廣州市圍繞40項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舉辦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全面總結和展示中國非遺保護工作經驗和成果;同年,北京西城區(qū)舉辦“2019年西城區(qū)非遺演出季——古曲音樂會”,讓該城區(qū)的老百姓近距離的領略古曲魅力,真正讓非遺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在貴州,當?shù)卣诓菰罱短煳枧_,創(chuàng)建“烏蒙草原音樂節(jié)”,通過非遺民樂器展示與互動,將非遺音樂與現(xiàn)代音樂完美融合,走上了非遺保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道路。這類專項非遺音樂展演活動的成功舉辦,證明了這類文化項目的社會認可度與受眾還是非常可觀,對于文旅事業(yè)的發(fā)展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樊藝鳳委員建議:以政府為主導舉辦兩年一屆的、由本地非遺音樂文化團體參與的“音樂類非遺文化音樂季”。在音樂季周期內,可在陜西各地的城市文化公共空間開展展演活動。以西安為例,如大雁塔廣場、大明宮遺址公園、大唐芙蓉園、城墻公園等場所搭建舞臺,舉行非遺音樂文化項目展演活動,增強非遺音樂表演與人民群眾的互動,增加當?shù)厝罕妼Ρ就廖幕恼J同感。
因地制宜,戶外演藝可以是“演出+市集”的形式,同時帶動旅游消費,使戶外演藝空間同時成為一個生活休閑空間,滿足多元的文化消費需求。
讓音樂類非遺項目進高校。陜西省是教育大省,普通高校九十余所。全國各地的學子們在陜西讀書,卻很少感受過陜西本土音樂文化的本土特色音樂作為聽覺的藝術。建議讓音樂類非遺項目走進省內高校,以展演、藝術周等形式傳播非遺音樂文化,培養(yǎng)年輕學子們對于陜西本土文化的熱愛。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