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樂學院已培養(yǎng)近千名少數民族音樂人才
1963年,上海音樂學院藏族學生才旦卓瑪在校園廣播里聽到一首歌,當即被深深打動,那是作曲家朱踐耳創(chuàng)作的《唱支山歌給黨聽》。在當年的“上海之春”舞臺上,才旦卓瑪演唱了這首歌,經由電臺錄制和播放,風靡大江南北,才旦卓瑪這個藏族名字由此家喻戶曉。
迄今,上海音樂學院已培養(yǎng)近千名少數民族音樂人才。大多數人像才旦卓瑪一樣回到故鄉(xiāng),成為各民族地區(qū)高校和藝術團體的骨干力量,包括苗族歌手阿旺、壯族歌手石壽堅、哈尼族歌手阿樸、蒙古族作曲家莫爾吉胡、藏族作曲家格桑達吉等。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建議,希望為少數民族、邊遠地區(qū)音樂人才的教育爭取更多機會,拓展更多專業(yè),同時增加碩士和博士的培養(yǎng),讓更多有才華的少數民族學生學成后,更好地服務地方文化建設。
次仁央宗:追隨才旦卓瑪的腳步
次仁央宗第一次出遠門,是19歲的夏天,路上花了三天三夜。她從家鄉(xiāng)西藏山南坐車去拉薩,從拉薩坐飛機到成都,住了一夜,再從成都坐火車到上海。那是2002年,上海音樂學院史上第三次招收成規(guī)模的“西藏班”。第一次是1956年,那一屆學生里走出了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
次仁央宗
“我小時候就在收音機里聽才旦卓瑪老師的歌,特別向往,從沒想過能成為她的校友。”央宗說。央宗從小愛唱歌,總是一邊放牧,一邊對著大山、對著圣湖羊卓雍措唱歌。上音入學考試初試,她唱了一首才旦卓瑪唱過的《翻身農奴把歌唱》。
來上海之前,次仁央宗和姐姐一家在布達拉宮前合影
在上音的第一節(jié)鋼琴課,央宗第一次見到了這件樂器。樂理課,那些陌生拗口的音樂術語讓她第一次產生了挫敗感。再加上,第一次離家這么遠,西藏班的孩子們夜夜想家,難以入睡。
幸運的是,央宗和她西藏班的同學們,在上海找到了另一個家。方瓊老師把企業(yè)家贊助她舉辦音樂會的100萬元捐出,全部用來幫助有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張碧華老師不僅帶他們逛了東方明珠、世紀公園,還給每個人買了一臺復讀機,鼓勵他們好好學英語。
央宗的專業(yè)老師是劉芳瑛。為了教好這個靦腆的藏族姑娘,劉芳瑛請曾支援西藏20年的常留柱教授教自己用藏語唱藏歌。劉芳瑛希望,在教授央宗科學發(fā)聲方法的同時,保留她的民族特色和質樸風格!拔乙郧跋朐趺闯驮趺闯,系統(tǒng)學習后,才知道怎么科學發(fā)聲,怎么在歌聲里表達情感!毖胱谡f。
當年,才旦卓瑪的恩師王品素就曾一個字一個字跟才旦學藏語。王品素引導才旦卓瑪學習不同民族的民歌,甚至是西方的花腔女高音。
和才旦卓瑪一樣,畢業(yè)后的央宗回到了家鄉(xiāng)。她成為西藏自治區(qū)歌舞團的演員,每年隨團到各縣各鄉(xiāng)演出100多場,唱給父老鄉(xiāng)親聽。2013年,她參加第15屆青歌賽,獲得民族組第四名,李谷一評價說:“多少年沒有聽到如此地道、天籟般的歌聲了,你是真正的藏族歌后!
次仁央宗和才旦卓瑪
扎根故鄉(xiāng)的次仁央宗得到了才旦卓瑪的支持。才旦卓瑪曾說,在央宗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2016年,央宗從西藏大學藝術學院聲樂表演研究生畢業(yè),把更多精力放在傳承藏族傳統(tǒng)民歌上。如今,央宗正跟著一位80多歲的民間藝人,學習藏族傳統(tǒng)歌舞“朗瑪堆諧”!皞鞒腥硕家呀浝先,該我們接力了,盡可能多地收集文字、音頻、視頻資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把西藏文化的瑰寶傳承下去”。
楊學進:彝家阿妹走向世界
在上海音樂學院培養(yǎng)的近千名少數民族音樂人才中,有人回到家鄉(xiāng)服務地方文化建設,也有人留在上海,走向世界舞臺。曾登上央視春晚的彝族歌唱家楊學進,已扎根上海30多年。
彝家阿妹楊學進
楊學進的彝族名字叫阿依信,從小在藝校學習云南花燈。1984年,18歲的她從云南考入上音,當年聲歌系只招5個人,她是唯一一個少數民族學生。1987年,楊學進獲得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聲樂比賽“金鳳獎”,兩年后留校任教。這些年,她教過不少來自傣族、傈僳族、白族、彝族、納西族的學生。
從學生到老師,楊學進在上音最大的體會是“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她記得當年上民歌課,黃白教授每次教云南民歌都會讓她上臺唱,這讓初來乍到、缺乏自信的她得到至關重要的鼓勵!拔覀儠妊辛暡煌褡宓囊魳罚缓鬄椴煌暮⒆又贫ú煌慕虒W計劃,甚至會把他們從故鄉(xiāng)帶來的歌編進教材里。畢竟,那是他們的文化、他們流淌在血液里的東西,要保留他們的特點、優(yōu)點!
在上音,除了導師胡靖舫,楊學進還曾跟周小燕學習美聲。學生時代的楊學進有一次要去北方城市參加比賽,胡靖舫掏錢給她買了大衣。2006年,嶄露頭角的楊學進即將登臺巴黎香榭麗舍大劇院舉辦獨唱音樂會,周小燕每周給她上一到兩次“小課”,希望這位彝族阿妹能唱響歐洲。
楊學進將上海老歌唱到悉尼
2014年上海音樂學院少數民族聯合會成立以來,作為副會長之一的楊學進帶領少數民族師生在上海舉辦了一系列少數民族音樂會和文化講座。2018年,楊學進成功申請國家藝術基金“少數民族聲樂表演人才培養(yǎng)項目”。次年暑假,全國各地30多位少數民族學員來到上海。教師們傾囊相授,從聲樂表演、音樂理論、舞臺實踐等方面,為少數民族青年聲樂人才提供全方位訓練。項目結束時,來自19個少數民族的青年歌者,在上音歌劇院舉行了一場音樂會。
楊學進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少數民族生活的土地孕育出他們極富特色的唱腔韻律,對于聲樂創(chuàng)作來說異常珍貴。我們希望能把那些原生態(tài)韻律保留下來,也讓城市里的觀眾聽見那些來自山野的聲音!
阿克力江:這里總是充滿機遇
21歲的阿克力江是維吾爾族人,去年被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yè)錄取;緲防聿、普通話水平差等問題在他這一代少數民族學生身上,已經不再普遍了。出生在新疆和田的阿克力江從小學習音樂,會彈鋼琴、吉他、還會新疆手鼓等民族樂器。在宿舍,各民族學生之間,也是共性大于特性,阿克力江的室友有漢族、哈薩克族,他們之間總有聊不完的共同語言。
在少數民族輔導員艾力開木·艾爾肯的幫助下,阿克力江很快適應了上海的生活。聲樂考試,阿克力江想唱維語歌,專業(yè)老師非常支持。鋼琴考試,他希望能彈民族風格的作品,作曲系的學長特別創(chuàng)作了中西融合的《新疆圓舞曲》,讓他盡情發(fā)揮!斑@里總是充滿機遇,只要你有想法,總有人支持你,幫助你。”阿克力江說。
阿克力江和學長學姐們在音樂會后臺
去年,身高183cm的他還在軍訓時被選入國旗班,成了上音第一個少數民族擎旗手!暗谝淮未┲品氧r艷的五星紅旗扛在肩上,走著正步去國旗臺升旗,感覺自己特別帥,也特別自豪。”阿克力江笑著說。去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他所在的上音國旗班在“上海杯”大學生國旗班升國旗展示競賽中獲得三等獎。隨后,他們又在北京第六屆“青春旗幟——向祖國致敬”全國學校升旗手交流評比中榮獲三等獎。
阿克力江在上海音樂學院國旗班
疫情中,阿克力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滬鄂同心、守望相助”云輔導,為湖北和上海醫(yī)護人員子女免費上遠程鋼琴課。從3月至今,每周一次,雷打不動!霸谏弦,我得到了很多幫助,希望能用自己學到的本領,做出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阿克力江在上海獻血
阿克力江的未來,留在上海還是回到故鄉(xiāng),仍是未知數,但無論去哪里,他身上都將留下上海的印記!吧虾=o我國際化的視野,在這里我接觸到了古典音樂、當代音樂、流行音樂,不同音樂類型都給我很大的啟發(f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維吾爾族民族音樂有許多珍寶,希望能和不同類型的音樂,碰撞出美麗的火花!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