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吳霜:合唱學會簡譜要比學五線譜實惠簡易得多
兩天前,我給一個團隊上了一節(jié)課,講的主題是“識簡譜”,聽課對象是一支合唱團,大概有三十多人。課上得不錯,很有效果,大多數(shù)人基本認識了那些用數(shù)字代表的音符,還有節(jié)奏,學會了數(shù)拍子,最后他們竟可以看著簡譜開始試著唱“啦啦啦……”了。
現(xiàn)在社會上合唱團越來越多,普及到幾乎是單位有、機關(guān)有、社團有、街道有的程度。歌唱已經(jīng)不只是一種音樂活動,而和健身形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男女老少人皆參與。許多文藝形式技術(shù)性都很強,唯有唱歌似乎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一種活動。不過,大多數(shù)業(yè)余合唱團都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參與唱歌的許多人能唱歌,卻不識譜。
這幾乎成了中國歌唱人群中的一個普遍存在同時也被普遍原諒的缺點。人們不覺得不識譜是不好的,反正我不會,他也不會,整個合唱團里識譜的就沒有幾個,歌嘛,聽聽就會了,會了就能唱了不是嗎?誰也別笑話誰。我想起中國戲曲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口口相傳,口傳心授,一代又一代就這么傳下來。中國民族音樂,基礎都差不到哪兒去,表演藝術(shù)最重要的是結(jié)果,如果一個演員能唱能演且演得出眾而精彩,就不管所以然是怎樣了。在這里,我可以拿我媽媽的例子說明問題。我媽媽新鳳霞是著名的戲曲演員,她閃亮奪目的成功是人人皆知的,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我媽媽不識譜。她的演唱要么是她自己創(chuàng)腔由琴師記譜固定下來,要么是由琴師根據(jù)她的演唱特點編曲后再一句句教給她的。這里面還有過一件趣事,在我媽媽還很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有一位音樂家想教會她認識簡譜。那位音樂家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著名歌唱家盛加侖先生,當年很著名的電影《夜半歌聲》中的插曲就是盛先生唱的。盛先生應我爸爸的請求想讓戲曲領(lǐng)域中的天才、我媽媽新鳳霞能夠?qū)W會識譜,讓她的能力如虎添翼。但是結(jié)果失敗了,我媽媽告訴過我,她沒學會。其實主要是她不想學,她覺得不學那個亂七八糟的符號也不妨礙她在舞臺上歌舞表演。要知道那個年代演藝圈尤其是戲曲圈不識譜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也不丟人,因為靠模仿和想象也能夠完成任務。當年許多民間藝人們的歌唱過程經(jīng)常是這樣的。
我和我媽媽是不同的。因為我比媽媽幸運,生長在和平年代,接受了系統(tǒng)的文化教育。家庭影響和規(guī)范教育使我在幼小的時候就學會了識簡譜。等我開始學習音樂、練習鋼琴的時候,我又學會了五線譜。
如今在合唱團的專業(yè)引領(lǐng)者中間有一個普遍的認知,主張合唱團員必須要學會認識五線譜。因為那樣才專業(yè),才符合高檔合唱團的水平,合唱團要達到最好的歌唱水平,一定是要會看合唱總譜的,真正的合唱譜是五線譜。而用簡譜,在專業(yè)人員眼里實在是不夠格的。于是出現(xiàn)了合唱指揮要求團員們懂五線譜,而大批的合唱團員看不懂也學不會,最后在無奈、對抗中磕磕絆絆地排練……
在這兒,我想為大多數(shù)的民間合唱團員們說幾句話,我覺得對他們來說,學習簡譜是實際而可行的。我支持他們學簡譜而不是五線譜。為什么?五線譜是針對鋼琴彈奏者而言的讀譜工具,簡譜是針對非彈奏鋼琴的歌者采用的讀譜工具。五線譜,顧名思義,是標識在五條橫線當中的符點,其位置與鋼琴的琴鍵相對應,彈鋼琴的人一目了然,只要學習鋼琴彈奏,配合著符點鮮明的五線譜,你立刻知道手指該按在鋼琴的哪個琴鍵上。五線譜就是為了這個需求而發(fā)明的,在專業(yè)中,我們稱其為固定調(diào)。簡譜的用途其實更加廣泛,它用七個阿拉伯數(shù)字來表示音高,你不在鋼琴邊,不用固定調(diào)性,就可以隨意哼唱,適合不會彈奏鋼琴的人應用。我們管這種記譜法叫做守調(diào)。
鋼琴一直都是西洋音樂的常用樂器,我是在學習鋼琴之后學會五線譜的。我習慣的是在彈琴的時候看五線譜,清晰的位置和我的歌唱位置相互呼應相得益彰。這是音樂專業(yè)者的常態(tài)。但是要求業(yè)余歌唱者們必須學會五線譜就有些強人所難,他們不彈鋼琴,不知琴鍵的固定音高位置,學五線譜會變成一種華而不實的矯情,五條線對他們而言像五道墻壁一樣密密實實不可逾越,因為不彈鋼琴就會對五線譜毫無理性感知,學起來會非常困難。
因此,我認為,除了少數(shù)專業(yè)水平的合唱團以外,讓團員們學會簡譜要比學五線譜實惠而簡易得多,也可行得多。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