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音樂高峰論壇 中國非遺音樂在新媒體時代迎來傳承傳播新機遇
哈薩克傳統音樂大師級傳承人沙依拉西現場演奏冬不拉。
抖音、快手能多大程度助力中國非遺音樂有效傳播?非遺音樂和當下生活有什么勾連?非遺音樂的傳承發(fā)展如何能反哺現在的音樂?
由摩登天空和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科學研究處聯合主辦2020中國非遺音樂高峰論壇10月10日至12日在京舉行,與會者以自己的實踐來闡釋各自對這些問題的想法。
知名樂評人、“中國非遺音樂數字工程”總監(jiān)張曉舟提到,他去年到塔城認識了一個可愛的4歲達斡爾族小姑娘,通過抖音記錄傳播自己唱歌跳舞的視頻,“這真的給我一個很大觸動。平時我們談非遺是很高大上的,但這件事讓民族音樂的傳播變得生活化起來!彼貏e強調,不應該總假定非遺音樂是古老的、高大上的,事實上它就是當下的活生生的。
艾斯卡爾·灰狼的演出現場。
對此,媒體人寧二認為傳播是與時代密切相關的。隨著抖音、快手等傳播渠道的出現,我們可獲得的音頻視頻文本越來越多。但“傳播給誰”是最應該最關心的問題。民間音樂的主體在大城市語境中是缺席的。
他以自己家鄉(xiāng)的涼州賢孝為例,又稱涼州“勸善書”,這是根植于涼州本土的一種古老悠久的民間說唱藝術!拔以诳焓稚峡吹,原來最傳統的東西他們不唱了,會唱一些小調、民歌甚至是昆曲,因為這樣容易吸引人打賞。年輕人會打賞,想聽的老人不會打賞,也不懂得打賞!
“行走的耳朵”創(chuàng)始人及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程俏俏提出,影像記錄對于非遺音樂非常重要。它不僅是對音樂的聆聽,更是通過影像去縱覽文化生態(tài)與語境,在廣義生態(tài)下得知它的全貌!懊耖g音樂絕不僅僅只是一段旋律,它更重要的是所處的一個文化語境和文化生態(tài),而這種文化生態(tài)如果我們不用影像來紀錄,去表現它是如何生長的話,我們沒有辦法得到非遺音樂的全貌。”
沙雅縣民間藝人演出。
她以拍侗族大歌為例,經過三年田野調查,主創(chuàng)團隊發(fā)現侗族大歌和當地春節(jié)以及整個禮俗無法分割,后來出唱片、做展覽,首映的時候是在洛杉磯由此引起關注,片中的主人公鳳云后來帶整個歌班到美國進行巡演,這在文化交流層面上來講也是一個比較大的轟動。
音樂人蘇陽介紹了自己的《黃河今流》項目,他說:“我們談論的非遺是在農耕時代,大家通過勞作、流汗、愛情這些生活細節(jié)產生的民歌,今天包括我們在內的很多樂隊,從非遺音樂里面學習到是今天怎樣面對根語言,我們把根語言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產生新的有效表達,這樣的藝術是我未來一直努力的方向。”
穆拉特·謝力扎特是不僅是一名音樂人,也是民族音樂長期的收集者和研究者,在論壇現場他向觀眾介紹了自己研究的哈薩克音樂的歷史,并帶來了創(chuàng)作于公元8世紀和18世紀的多支哈薩克代表性音樂,把觀眾帶入充滿的高山、湖泊、草原風情的之間純正的哈薩克文化。
同時,兩位哈薩克傳統音樂大師級傳承人拜力汗和沙依拉西與穆拉特·謝力扎特一起來到了論壇現場,他們分別現場演奏了哈薩克特有的民族樂器斯布孜額、庫布孜和冬不拉,純凈的音樂讓現場觀眾如聞天籟,不時以熱烈掌聲向老藝人致敬。
為期三天的論壇還在現場播放了紀錄片導演、影視人類學學家劉湘晨的三部民族音樂紀錄片《庫姆孜奇》《木卡姆》《沙雅達斯坦》。艾斯卡爾·灰狼、沙雅縣民間藝人、響馬Bande共同帶來名為“大地招魂”的現場演出。穆拉特·謝力扎特攜另外三名傳承人聯袂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哈薩克大師音樂會。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