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納和國王,一邊是音樂的創(chuàng)造者,一邊就是知音。這個“財大氣粗”的知音,成就了歷史上歌劇改革的壯舉。】
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jì)學(xué)哲學(xué)手稿》中有這樣一句話:“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是毫無意義的!苯庾x這句話時,我最先想到的是那一句民間俗語:“對牛彈琴”。這一雅一俗的說法,表達(dá)了同一個意思,那就是:音樂如果沒有遇上知音,就會淡化弱化甚至泯滅;反之,知音會讓音樂翩飛世界,盡顯美麗與魅力。可以說,音樂倚重的就是“知音”。
“音樂的耳朵”,說的是能夠感知和理解音樂,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詩文中常說到的“知音”,即認(rèn)知音樂的人。
歷來,音樂家總是在尋覓或知遇知音。因此,才有了孟浩然詩云:“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敝劣诒M人皆知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傳說,則是對于“知音”的一個最凄美的闡釋——伯牙乘船,面對清風(fēng)明月,撫琴而奏。忽聽岸上一樵夫高聲叫絕。他請樵夫上船,再為他演奏。樵夫隨樂聲而言:這“雄偉莊重,如高聳的泰山!”這“寬廣浩蕩,像見滾滾的流水!”伯牙興奮直呼:“知音!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為摯友。約定來年此時此地相會。第二年,伯牙赴會,久等子期不到。尋到子期家,方知知音離世。他遂至子期墳前,撫琴一曲哀知音。曲畢,將琴摔碎,聲言已無知音,撫琴何用。
雖然,“知音”只是受眾接受音樂程度上的一個形象化表述,但說到相關(guān)種種傳說或是事實,可透見其對于音樂的傳播,對于音樂家的激勵,以及對于音樂生生不息的傳續(xù),是一個見證音樂價值和反觀音樂魅力的重要維度。
在西方,古典音樂傳留至今,也賴于音樂的對面,站著“知音”。柴可夫斯基曾偶然聽到民歌《萬尼亞坐在沙發(fā)上》,他欣然記錄下來。在創(chuàng)作《第一弦樂四重奏》時,第二樂章運用了這個音調(diào),這就是著名的《如歌的行板》。這闋樂章,在略帶憂郁的緩緩陳述中,透出恬淡樸質(zhì)的純凈。旖旎如歌的旋律,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1876年,俄羅斯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聆聽了這首樂曲。柴可夫斯基曾有這樣的記述:“他和我并排坐著,他聆聽我的四重奏《如歌的行板》時,流了淚。”顯然,音樂打動了作家,他的“音樂的耳朵”如此深入地接受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作曲家則和伯牙一樣激動,他寫道:“就我的自尊心而言,這也許是我生平以來從沒有過的滿足和激動。”這正是音樂家遇到知音那一刻的激情綻露。在西方古典音樂中,這件實事堪與東方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傳說相媲美。
另一件史實更是音樂史上的美談。一代歌劇宗師瓦格納一生顛沛流離,不是被通緝就是窮困潦倒,他的藝術(shù)理想始終是空幻的想象。直到瓦格納的超級“粉絲”巴伐利亞國王路易二世出現(xiàn),他才得以在拜羅特興建了可以演繹其音樂戲劇宏大構(gòu)思的專門劇院,實現(xiàn)其一生的音樂夙愿。瓦格納和國王,一邊是音樂的創(chuàng)造者,一邊就是知音。這個“財大氣粗”的知音,成就了歷史上歌劇改革的壯舉,他是瓦格納的知音,也是音樂世界的知音。如今,每年的“拜羅特音樂節(jié)”依然引來世界各地歌劇知音者的“朝圣”。
說到“知音”,不僅存在于聆聽的受眾中,還在創(chuàng)作者之間留下諸多佳話。瓦格納在聆聽樂圣作品之后,他聲言“心激動得快要碎了”。接著他說,在貝多芬之后,交響樂“很難再有作為”。難怪他從來不寫交響樂,而轉(zhuǎn)身走向了歌劇。他是貝多芬的知音。而巴伐利亞國王和另一位奧地利音樂家布魯克納,又是瓦格納的知音。布魯克納在瓦格納辭世之刻,專門寫了用“瓦格納大號”演奏的交響樂章,以寄哀思。
在音樂史上,恪守古典樂風(fēng)的勃拉姆斯與維也納圓舞曲的輕盈樂風(fēng)格格不入。但當(dāng)他聽到了施特勞斯的《藍(lán)色的多瑙河》時,遂將開頭幾個音符寫在扇面上,并題字曰:“可惜不是勃拉姆斯之作”。這張扇面表達(dá)了他對優(yōu)美音樂的由衷贊美,并顯示出作為嚴(yán)整且?guī)в幸稽c刻板的“純音樂”代表人物,他也是輕快的帶有一點娛樂色彩的音樂的“知音”。
藝術(shù)需要有接受者。在文學(xué),那是讀者;在繪畫,那是觀者;在音樂,那是聽者。在聽者中,有“音樂的耳朵”,當(dāng)然會成為音樂的知音;即使暫時未達(dá)到這個境界,只要喜愛,“音樂的耳朵”還是可以培養(yǎng)的。即使“曲高和寡”,這恰是提升知音水準(zhǔn)的一個空間。20世紀(jì)初,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得到的回音是要把作曲家推上斷頭臺。但時間考驗了藝術(shù),尋到了知音,這部作品后來成為了曠世杰作。直至百年之后,也來到了中國的舞臺上。
因此,“知音”既屬于“音樂的耳朵”之列,也是可培養(yǎng)造就的后備力量。但,重要的是,知音站在音樂對面,永遠(yuǎn)是音樂價值的一個永恒評判者。音樂,總是倚重著知音。
《中國科學(xué)報》 (2017-09-15 第7版 作品)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