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全國樂器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2017年12月8日——10日,第六屆全國樂器學研討會暨東方樂器研討會于北京市亞奧國際酒店成功舉辦,此次會議由中國音樂學院主辦,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樂器專業(yè)委員會協(xié)辦,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科技系承辦。
大會主席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科技系韓寶強,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樂器專業(yè)委員會馮光生,大會共主席中國音樂學院付曉東,中央音樂學院陳自明,上海音樂學院應有勤,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樂器專業(yè)委員會張翔,樂器行業(yè)聯合主席中國樂器協(xié)會常務副理事長曾澤民等出席大會,本屆大會共匯聚來自全國各高校樂器學科帶頭人、科研機構和在校師生共計150余人到會參與對話交流。
本屆全國樂器學研討會以“一帶一路”為主題,涵蓋東方樂器文化、樂器改良、樂器博物論壇、樂器組合與改良樂器展演多元化版塊。同時,為促進樂器科研成果轉化與校企聯合,還增設有樂器科技、學生論壇、圓桌討論等對話互動版塊。
大會主席韓寶強在開幕辭中表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樂器制作與應用領域,國際樂器品牌一直占據主導,人工智能誘發(fā)未來行業(yè)變革。我國民族樂器多達2000多種,但國內音樂藝術高校對民族器樂研究依然不足,樂器學科建設尚未完備,與現代樂器創(chuàng)新科技尚需有效融合。立足學術演講,分享創(chuàng)新成果,創(chuàng)辦全國樂器學研討旨在為院校師生、科研機構和制造企業(yè)創(chuàng)建對話平臺。
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樂器專業(yè)委員會馮光生表示,本屆大會在規(guī)模和學術范圍均有新的拓展,形成技術與人文,創(chuàng)新與傳承,中國與東方樂器文化的銜接與對話。研討會成為樂器學科領域內不同分支學科交流的平臺,成為中國樂器學研究資源的重要整合,也是對我國樂器學學科建設的重要推動,為我國民族器樂文化的傳承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
在東方樂器文化版塊中,來自中央音樂學院的陳自明教授,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饒文心教授,上海音樂學院應有勤以及國內各院校的學科帶頭人對排簫、印度持續(xù)音樂器、竹管定音打擊樂器等東方樂器的研究進行了報告并做現場演示。
樂器改良板塊中,來自美國PANGEA音樂制作傳播公司的多元樂器演奏家汪洪結合美國鳳凰城樂器博物館建館工作經驗,探討了如何傳承中國民族樂器文化,并強調樂器行業(yè)必須從設計、生產、銷售到后期的服務形成完整的鏈條才能持續(xù)發(fā)展下去,而后期服務是民族樂器普遍不夠重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此外,十余位學者在該板塊發(fā)表演說,內容涉及嗩吶、哈號、蘆笙、箜篌、“五架頭”、泉州北管樂隊、文琴、民族拉弦樂器等。樂器博物論壇中,著名音樂考古學家馮光生先生就晚商銅鈴辨析進行了講解,相關學者還對商周青銅鐃的出圖情況及組合研究、陜西古代樂舞文物特展、口弦文化藝術展、絲綢之路音樂文物展等進行了介紹。
在會議第二日的樂器科技版塊中,韓寶強教授就樂器學與樂律學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辨析,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李偉教授從計算機聽覺出發(fā),探討了與音樂聲學,尤其是與嗓音聲學、樂器學的結合之路,并提出了十余個應用場景。來自中國音樂學院的著名錄音大師李大康教授則結合自己幾十年的經驗,深入淺出講解了民族器樂獨奏的錄制。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科技系的付曉東教授針對日常所說的“高科技”,提出了“低科技”的概念,并針對琉特類的“低科技”——即將研究對象下降至材料構成、振動模式、幾何參數、力學參數以及制作工藝的基礎層面——進行了研究。此外,李子晉副教授對樂器學學科的科技分層進行了講解,王鑫副教授介紹了民族樂器錄音的最佳方位的研究,周莉副教授視頻演示了揚琴自動演奏機器人的機械臂設計,張有川副教授以四件民族樂器為例,對民族管弦樂對常規(guī)樂器音強匹配進行了研究。
樂器組合及改良樂器展演板塊中,由趙廣運老師主講的箜篌、汪洪代旅居紐約的胡建兵老師主講的琵琶、文正球老師珠江的文琴、王華杰老師主講的雷琴、潮爾傳承人布林巴雅爾主講的馬尾胡琴類樂器,趙雄老師主講的新疆樂器組合五色風樂團,文博老師主講的民族改良樂器樂團聞風樂團、毛特老師研制的特琴、趙洪嘯老師的三孔陶笛等,都為與會者帶來了精彩的演繹。
會議的學生論壇中,主要來自中國音樂學院的學生們對蘆笙、艾捷克、竹笛笛膜、揚琴琴竹、二胡琴托、二胡皮膜、烏塔森潮爾等樂器及相關材料進行了聲學特性的研究。
圓桌討論中,與會者就“樂器學教學的發(fā)展現狀及趨勢”,“校企合作平臺相關問題”,“樂器學會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三個主題進行了討論,參會的教師、研究者、企業(yè)代表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及建議,討論熱烈,并在多項問題達成了共識。大會主席韓寶強教授認為,樂器學從早前的樂器史、樂器分類擴展到樂器工藝學、材料學、生態(tài)學,以及樂器聲學和設計學等多元化學科。當前,我國樂器學科建設中,在樂器工藝學和設計學等應用學科領域內師資匱乏,校內樂器科研成果與生產實踐需要打通機制瓶頸。國內樂器學科創(chuàng)辦僅有七年,其發(fā)展任重而道遠,需要良好的機制和人才積累,呼吁多方加強交流與合作。
面對校企聯合突破樂器核心技術瓶頸和中高端科研人才的培育,中國樂器協(xié)會常務副理事長曾澤民認為,中國樂器制造業(yè)歷經30年改革發(fā)展,有6000家工商注冊的制造企業(yè),2萬多家琴行,互聯網注冊音樂培訓機構近64萬家,中國已成為世界樂器的制造與消費大國。推進校企聯合可采取如下步驟:一、以科研項目為載體,促進院校與企業(yè)展開互動聯合。二、創(chuàng)建校企合作平臺和社會化辦學機制,為中高端樂器科研人才培育創(chuàng)建新的發(fā)展坐標,有效解決中高端人才專業(yè)定制和企業(yè)代培對接等迫切問題。
盤點本屆樂器學會議,中國音樂學院李子晉副教授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本屆樂器學會議針對各門類樂器的形制和聲學原理展開觀點交流探討,瞄準科研前沿,圍繞音樂人工智能,電子樂器技術與應用展開觀點互動,同時,立足樂器文化與美學,探尋世界各地域器樂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從中傳承發(fā)展璀璨器樂文化,反哺器樂制作和科研創(chuàng)新的健康有序發(fā)展。本屆樂器學研討會自2012年召開第一屆以來,已連續(xù)成功組織召開了五屆,其主題涉及到傳統(tǒng)樂器學理論、樂器學研究方法、樂器工工藝發(fā)展、民族低音拉弦樂器改良以及樂器聲音技術分析等主題,跨界融合,創(chuàng)新開拓,在高效的樂器學資源重組和對話平臺創(chuàng)建中,必將對于推動我國樂器學的理論研究、樂器學教學及樂器的生產實踐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