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叫獨弦琴,但它并不孤獨,因為有這么多人為它創(chuàng)作了各種不同風格的好聽的樂曲,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它、喜歡它。 ”
——雷瀅
雷瀅獨弦琴演出照
獨弦琴,是流傳于廣西沿海地區(qū)的一種京族古老的彈撥樂器,只有一根弦,卻能奏出柔和明亮的音色,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婉轉悠揚的曲調(diào),能讓聽者嗅到大海的氣息,又能感受其中表達的百轉千回的情感。在民樂中,獨弦琴可以作為獨奏和伴奏、合奏樂器使用。雷瀅是中央民族歌舞團的獨弦琴獨奏演員,也是目前北京國有院團中唯一一位獨弦琴青年演奏家。采訪她那天,北京是嚴重的霧霾天,這樣的天氣激發(fā)了她之前從沒想到過的一個比喻:“獨弦琴音色很柔美,像霧像雨又像風,有霧的朦朧和浪漫;像雨一樣能滋潤內(nèi)心;像風,能吹去惆悵和煩
一根弦上彈出樂曲的“秘密”
“你看我用右手特別簡單地撥弄一下琴弦,就能發(fā)出聲音,其實這真的很難,右手彈的那一下,其實需要有兩個點同時觸碰琴弦,快了慢了輕了重了,都不可以。這就是演奏獨弦琴的‘小秘密’ 。 ”雷瀅介紹,右手彈撥琴弦時,左手要通過搖桿去控制音高,因為獨弦琴沒有固定的音高,音的高低完全靠演奏者用耳朵去聽,然后去控制。
雷瀅是壯族,出生在廣西南寧,從小家里音樂氛圍濃厚,培養(yǎng)了她對民族樂器的興趣。在廣西藝術學院附中讀書時,在一次演出活動中偶遇獨弦琴,隨后就拜師學習演奏這個樂器。年少時不經(jīng)意的選擇,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雷瀅日后的演奏生涯。后來,雷瀅考到北京,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二胡演奏,但一直沒有放棄獨弦琴。畢業(yè)后,她考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團。2001年加入了后來火遍大江南北的女子十二樂坊,她帶著獨弦琴走遍國內(nèi)外演出,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個獨特的民族樂器。
2002年,她將獨弦琴帶進了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當年的新春音樂會!霸谀侵拔覜]有去過那么大的舞臺,金色大廳現(xiàn)場氛圍很嚴肅,真的是掉一根針都聽得到。我當時年紀也小,這件少數(shù)民族樂器也是首次亮相金色大廳,作為一名獨奏演員,壓力很大,但硬著頭皮也要上。 ”雷瀅回憶:“當時給我們走臺的時間也不多,匆忙走了一兩次就正式演出了,但國外觀眾反響很不錯。他們覺得很不可思議,特意到后臺讓我展示是怎么在一根弦上彈出曲調(diào)來的。 ”
從中學開始學習獨弦琴,這個樂器已伴隨雷瀅多年。在她看來,獨弦琴是她的幸運之琴,也是幸福之琴,“它跟著我,我跟著它,到世界各地演出,走了很多地方,也感受了世界各地的音樂和文化。 ”
嘗試創(chuàng)新,豐富獨弦琴的表現(xiàn)力
京族地區(qū)的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中,用獨弦琴為他們的即興演唱伴奏,也彈一些小曲小調(diào)。獨弦琴的傳統(tǒng)曲目有《海韻》 《思念》 《過橋風吹》 《穿針引線》等。在雷瀅看來,它雖然是一種少數(shù)民族樂器,但可以嘗試在本民族的音樂之外,演奏更多風格的樂曲,這樣受眾群也會更廣。
多年來,她致力于這樣的嘗試,用獨弦琴演奏多種風格的樂曲,包括改編的和原創(chuàng)的。比如《親密愛人》 《秋意濃》 《梵天》《風》 《南歌北調(diào)》等曲目,嘗試將獨弦琴與現(xiàn)代流行音樂和電子音樂等融合。
2001年,剛進入中央民族歌舞團的雷瀅代表團里去參加全國少數(shù)民族器樂大賽,該團的作曲家楊一丹根據(jù)獨弦琴的特點,以廣西京族的民間音調(diào)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獨弦琴獨奏曲《心弦》 ,完整版時長有7分鐘。 “不同于獨弦琴以往演奏的小曲小調(diào), 《心弦》這部作品有器樂化的旋法和構思,也突破了獨弦琴的一些演奏手法,開創(chuàng)了輪指、敲擊等新技法,豐富了獨弦琴的表現(xiàn)力。 ”雷瀅表示, 《心弦》的誕生,也使得獨弦琴這門少數(shù)民族樂器在舞臺演出中有了專業(yè)的獨奏曲可以演奏。
演奏技法上的創(chuàng)新和新的原創(chuàng)曲目相伴而生。由作曲家呂鴻來創(chuàng)作的《紅面紗》 ,是一首風格性很強的樂曲,演奏中有很多半音,樂曲采用了獨弦琴傳統(tǒng)曲目中不常用的節(jié)奏型風格,演奏時左手要大幅度地搖桿。雷瀅介紹:“獨弦琴是泛音樂器,演奏的曲目風格節(jié)奏比較緩慢,擅長營造空曠縹緲的意境。 《紅面紗》這首曲目,對于演奏者來說要解決的問題是獨弦琴泛音與速度的矛盾,對于只有一根琴弦的樂器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
嘗試演奏不同風格樂曲的過程,也是獨弦琴嘗試和其他不同樂器合奏的過程!皹菲髦g的搭配,就像搭配衣服一樣,不同的搭配會形成不同的風格。如果作曲家對獨弦琴和其他樂器很了解,讓它們搭配起來演奏可能會很好聽。 ”雷瀅舉例,有一首樂曲《大地輕聲》 ,是以獨弦琴為主旋律,加入了二胡、揚琴、古箏、琵琶和笛子,“整首樂曲非常美” 。另外一首《海天一色》 ,首次嘗試將獨弦琴和西洋樂器大提琴搭配,以交響樂做背景。
今年1月,在中央民族歌舞團的新年音樂會上,雷瀅用獨弦琴演奏了《南歌北調(diào)》 ,由北方的《鴻雁》和南方的《劉三姐》構成,兩把馬頭琴做伴奏,加上女聲小合唱。她認為可以多做這樣的嘗試,“如果不嘗試,就不會知道獨弦琴適合什么,永遠停留在以前自彈自唱的民間小調(diào)里,走不出去” 。
第一個被錄取的女子十二樂坊成員
雷瀅是女子十二樂坊的第一代成員,從2001年到2010年,她在樂坊待了10年,演奏獨弦琴和二胡,經(jīng)歷了樂坊從創(chuàng)建到輝煌的過程。2001年,當時已進入中央民族歌舞團工作的她,聽說女子十二樂坊要招成員的消息,就去考試了。她回憶:“考場是在中央音樂學院的禮堂,應考的人很多,請了民樂界的專家做評委。我把二胡還有家鄉(xiāng)的樂器馬骨胡、獨弦琴都帶去了。 ”在考場上,她分別演奏了自己帶去的三種樂器。后來,女子十二樂坊的創(chuàng)建人王曉京告訴她,當時就覺得獨弦琴很特別,音色也好聽,她是第一個被他們決定錄取的考生。在女子十二樂坊的十年間,只要有專場音樂會,就一定會有雷瀅彈奏獨弦琴的身影。
女子十二樂坊創(chuàng)建后,這個由13個年輕女孩組成的中國民樂團很快走紅,讓民樂走進大眾視野,并走向了世界。雷瀅回憶,在女子十二樂坊演出最多的那幾年,一年當中她在北京度過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一個月,每個月都會去國外演出。
去年9月,雷瀅在北京民族劇院舉辦了《獨一無二》獨弦琴獨奏音樂會,女子十二樂坊第一代成員都來助陣,二胡、笛子、琵琶、揚琴等民族樂器齊上場,演繹了《樓蘭少女》 《自由》等樂坊曾經(jīng)的經(jīng)典曲目。像當年在臺上一樣,每人都身著鮮亮的紅色衣裙,演繹時的激情也一如既往。“因為是我的第一場獨弦琴專場音樂會,姐妹們都很高興,說一定要來現(xiàn)場加油助陣。 ”雷瀅說,“我們在一起演奏的時間很長,有很深的默契。在我們的演奏歷史上,有時候在臺上出現(xiàn)了一點小瑕疵,只需要一個眼神,別人就能幫你彌補過去。 ”
2014年,雷瀅出了一張名為《雷瀅·獨弦》的獨弦琴專輯,并獲得了年度發(fā)燒唱片獎。專輯中收錄了《秋意濃》 《小夜曲》 《南海姑娘》 《水鄉(xiāng)晨曲》 《在水一方》《菩薩蠻》 《紅面紗》等曲目。她說:“雖然叫獨弦琴,但它并不孤獨,因為有這么多人為它創(chuàng)作了各種不同風格的好聽的樂曲,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它、喜歡它。 ”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