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樂器:口 弦
資料圖
口弦是一種用青竹制成的簡單樂器,彈奏音色獨特,深受羌族婦女的喜愛。目前,在北川羌族自治縣,能夠嫻熟制作、彈奏口弦的人屈指可數。如今,在北川羌族自治縣能夠制作、嫻熟演奏口弦只有青片鄉(xiāng)三位老阿媽。
口弦的制作工藝簡單,是用一塊長約10厘米的青篾,中間挖削出一塊小的簧片,類似腳踏風琴的簧片,一側有一跟繩子。彈奏時,右手將口弦置于兩唇,左手扯動麻線,竹簧即發(fā)出聲音。其聲清雅裊裊,余音不絕,但據介紹口弦的音域狹窄,不一個8度,只能彈奏出簡單的音調?谙抑谱骺雌饋砗唵危善瑓s是很關鍵的工藝,稍不注意就達不到彈奏的效果?谙覐椬嗍种v究,通過一側的麻線拉動產生的震動來傳音。音律的改變全靠演奏時扯動麻線的力度和舌頭觸及簧片的位置以及口型的大小、口中氣流強弱來決定,彈奏難度大。
口弦是一種專為羌族婦女發(fā)明的一種樂器,羌族青年男女在戀愛時,男青年都將制作一口弦送給女方,以示信托,這就是最初的羌族口弦子,后來,羌族婦女慢慢掌握了口弦彈奏技巧,這一樂器也開始流傳下來。然而,作為羌民族獨特的樂器,口弦正面臨斷代的命運,會彈奏寥寥無幾。根據掌握的資料,目前只有青片鄉(xiāng)尚武村的王澤蘭、何秀芬、周順蘭三人能夠制作并流暢的彈奏口弦,而用口弦彈奏一首完整的歌曲,則只有王澤蘭一人能行。
遠古時候,羌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娛樂活動少,文化生活單調,當田間勞作累了的時候,農閑的時候,作為愛情信物的口弦就成了羌族婦女們打發(fā)時間消閑的一個最好方式。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羌族男女戀愛時不再將口弦作為愛情的信物,而僅僅作為一種消閑樂器。如今信息發(fā)達,休閑娛樂方式多,很少有年輕人學習口弦的制作、彈奏。生老病死是永不可改變的自然定律。如果再沒有具體的拯救措施,將這個傳承千年的羌民族樂器傳承下去,或許,在幾十年后,口弦將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一種久遠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