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屬于木管樂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鳴樂器類,是典型的中國民族樂器。據(jù)傳說,笛子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笛子的表現(xiàn)力十分豐富,既可演奏出連音、斷音、顫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還可以表達不同的情緒;無論演奏舒緩、平和的旋律,還是演奏急促、跳躍的旋律,其獨到之處都可從中領略。此外,笛子還擅長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把聽眾帶入鳥語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竹笛從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骨笛”,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竟有如此的相似,而這個相似卻走過了七千多年的歷程。笛子在這七千多年歷程中的沿革和發(fā)展不由令世界驚嘆:中國竹笛藝術是如此地艷麗多姿,歷代文人曾為它寫下了無數(shù)美妙的詩篇: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促杜工部潸然腸斷,使喻成龍鬢發(fā)成霜。
近年來,隨著中國考古的發(fā)現(xiàn):首先是浙江河姆渡出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美國華僑收藏的戰(zhàn)國時期七個按孔橫吹的銅笛;湖北隨縣出土的戰(zhàn)國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墓中的兩支橫吹的笛;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公元168年)中兩支橫吹笛;廣西貴縣羅泊灣一號墓(漢初期)一支用二節(jié)竹制成的七個按音孔橫吹的笛。這些文物雖是鳳毛麟角,但都是中國竹笛鼻祖有力的見證,從而推翻了原史料中記載為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把笛子傳入中國的說法。
中國笛子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發(fā)音動人、婉轉(zhuǎn)。古人謂“蕩滌之聲”,故笛子原名為“滌”,日本至今還保留有“滌笛”,后演變?yōu)槿缃竦牡选5炎邮侵袊褡鍢逢犞兄匾男蓸菲,多用于獨奏,也可參與合奏。笛子實際上是一類樂器的通稱,如果從音高上分類,笛子一般分為曲笛(笛身較為粗長,音高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國南方)、梆笛(笛身較為細短,音高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國北方各戲種)和中笛(形狀、發(fā)音特點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間)。
在強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興旺時期,笛曲豐富,人材輩出,隨著唐朝歌舞音樂和大曲的盛行,出現(xiàn)了許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孫夢秀、尤承恩、許云封等一代神笛.漢代和晉代的馬融、蔡邕、桓尹、綠株等演奏家. 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遺憾的是歷代眾多的笛曲卻沒有譜子能留傳下來,就現(xiàn)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晉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從古琴譜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竹笛是一件樂器,是通往音樂世界的一把鑰匙、一座橋梁。竹笛不僅音色優(yōu)美表現(xiàn)力豐富,而且便于攜帶。每當心情舒暢或憂郁時在月下委婉的吹上一曲,那種情景實在當今的時代那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一件事。
在現(xiàn)在的時代,孩子都沉浸在繁瑣的文化課學習中,外面的世界已經(jīng)遠離了,眼睛不好了身體也不好了,又缺乏鍛煉。這些問題,對于這些將來的祖國棟梁之才那是很大的摧殘。學習笛子可以使孩子在沉重的學習生活中對以上出現(xiàn)的情況得到很好的改善。因為第一竹笛是一件吹奏樂器,經(jīng)常吹奏對孩子呼吸系統(tǒng)的發(fā)育有著很多的好處,每天認真的練習一小時就好比走了一公里的路,渾身舒暢。第二在演奏竹笛的過程中要用上手指,鍛煉手指的靈活性。手指的靈活有助于我們孩子的大腦發(fā)育。第三在竹笛的演奏或練習過程中我們的雙眼看著遠方,對孩子的視力都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所以學習笛子是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一種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