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我從中國音樂學院畢業(yè),到中央民族樂團任獨奏演員以后,演出活動比較頻繁,演出范圍大了:在國內(nèi),從南到北;在世界,從歐洲到美國。在不同的緯度、不同的溫度和濕度下工作,為了適合不同聽眾的需要,要演出不同風格的、不同流派的曲目。對我本人來說,要能夠適應多變的環(huán)境,對樂器同樣也有個適應問題。
北方氣候干燥,南方氣候悶熱潮濕。有一次到香港演出,快要上臺了,一試琴,皮子塌了,整個琴不出音了。當時著急沒有辦法,只好借琴上臺演出。以后吸取教訓,每次外出演出時,我都要帶上四五把琴,北京、蘇州、上海產(chǎn)的都有,演出前,哪把合適用哪把。但是帶著這么多琴去演出,實在太不方便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拿出了85年我所得的獎品——蘇州二胡。這把琴十幾年沒有用了,但一拉起來,音量和音色都很好,完全可以上臺使用。我覺得這把琴十幾年沒有大的變化,說明琴的穩(wěn)定性還是不錯的。98年,我又得到了一把蘇州民族樂器一廠的高檔二胡。相隔十多年的產(chǎn)品,在制作工藝上比前一把又有了較大的提高,音色更加甜美,我更加愛不釋手了。于是,我就嘗試著帶這把琴到各地演出,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這把琴確實經(jīng)受了考驗,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南方都能適應工作。從此我對蘇州琴有了感情,在一些重要的場合,我都拿蘇州琴上臺演出。
我喜歡蘇州二胡的音色,是因為它介于北方琴和南方琴的之間,聲音寬厚,音質(zhì)細膩。我們專業(yè)演奏員選琴的標準是音色、音質(zhì)、音量,手感順暢,上下把位音量的平衡、音色的統(tǒng)一。一把好琴,不光是音量大,大嗓門,琴要有韻味,有琴的性格魅力,也就是琴能否人性化。再就是琴的細微之處,能否恰到好處,如琴桿的握力、距離、重量等都很關鍵。只有這些小地方都達到滿意,在演奏時才可以得心應手。在這些方面,我認為蘇州二胡都基本達到了專業(yè)的要求。
記者:你認為現(xiàn)在二胡還存在哪些不足及不適應的地方?
宋飛:建國以來,二胡這種樂器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還有一些問題。
1.二胡整體效果不足。現(xiàn)在二胡在民族管弦樂隊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聲部,大型樂隊中要用幾十把二胡。但我感覺二胡適合獨奏、伴奏,但在合奏時,與其它樂器相配合,就顯得二胡群的整體音量不足。從音色的角度分析,二胡與高胡的音色相差得比較遠一些。以上問題,可能與二胡的結(jié)構與演奏方法有一定關系。這個問題需要通過演奏員與制作者的結(jié)合加以解決。
2.單把二胡高音把位音量衷減,F(xiàn)在二胡一拉到高音部分第三、四把位時,聲音減弱,與中低音音量也不太平衡。這給演奏、作曲以及音樂的表現(xiàn)都帶來了許多問題。一般作曲在高音部分應當表現(xiàn)高亢、激昂的情緒,音量就應當大一些,可是一到這兒,二胡就無法表現(xiàn)了。音樂會協(xié)奏演奏,提琴與琵琶都不用話筒,唯獨二胡必須采用話筒。目前,這個問題,天津、成都音樂學院正在解決。
3.樂器標準化問題,F(xiàn)在國內(nèi)生產(chǎn)二胡的企業(yè)較多,產(chǎn)量也比較大,但標準化是一個問題,每個企業(yè)不一樣,每個師傅做的也不一樣。而且做出二胡來,雖然是同檔次的琴,質(zhì)量差別也比較大,二胡每個部件沒有互換性,壞一個零件,無法配換。所以,我希望二胡要統(tǒng)一標準,規(guī)范生產(chǎn),這對增加產(chǎn)量、滿足演奏需要更有好處。
記者:請你談談二胡未來發(fā)展趨勢的看法。
宋飛:二胡是中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一件珍品,今天,它在我國已經(jīng)成為代表性的拉弦樂器,高等音樂學院開設了專業(yè)教學,作曲家、演奏家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經(jīng)典的二胡獨奏、協(xié)奏曲。這些都將使二胡成為民族音樂領域中舉足輕重的樂器。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