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西施》是國家大劇院于2009年推出的首部原創(chuàng)歌劇,將于6月20日至23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西施》用充滿民族元素的詠嘆調唱響了一個流傳古今的美人傳奇,并自此揭開了在國人心中歌劇遙不可及的神秘面紗,讓歌劇文化漸漸普及到國人中間。該劇為“樂壇神筆”作曲家雷蕾、“中國第一編劇”鄒靜之與知名導演曹其敬首度聯(lián)袂,諸多著名實力演員的傾力加盟,讓歌劇《西施》開演之初便獲得好評無數(shù)。
此次于2013國家大劇院歌劇節(jié)期間上演的《西施》,是國家大劇院積累了四年歌劇制作經驗后對首部原創(chuàng)歌劇做出的全面改版。重新調整的音樂、舞美中融入大量巧思,凸顯了整部作品的歌劇質感與視覺沖擊。同時,愈發(fā)精練、飽滿的戲劇呈現(xiàn)也生動的刻畫出這位千古佳人的凄美一生。
春秋《西施》的故事流傳至今早已是家喻戶曉,如何在人盡能詳?shù)墓适吕锪肀脔鑿剑瑢⑼瑯拥膬群速x予新意,歌劇作品創(chuàng)作之初也令劇作家鄒靜之非常犯難,他曾戲稱自己是戴著鐐銬跳舞。鄒靜之是詩人出身,因《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張藝謀電影《千里走單騎》等一系列佳作為人熟知。他的臺詞寫得精致凝練,其作品既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又充滿文學的想象力。
鄒靜之把這歸功于早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生涯:“詩寫得多了,你就會感到語言也像音樂一樣有美妙的節(jié)奏”。為創(chuàng)作歌劇《西施》他曾翻閱了大量資料,并特意去了西施的故里,去看西施祠。《影子之歌》、《風吹的草籽》、《綢繆》、《春天的鮮花開滿傷痛的祖國》、《請你用手指向越國》等詠嘆調文辭優(yōu)美,處處散發(fā)著詩般的氣質與悠古的情懷。編劇鄒靜之表示:“我為《西施》創(chuàng)造一種優(yōu)美的散文般語體,只有最美、最有意境的詞才能配得上美人西施!背,劇中最動人之處是那充滿著意味深長、悲愴動人的結局:西施作為一個弱女子,為了自己的祖國不惜身入險境,用自己的才情智慧最終幫助勾踐血洗前恥,拯救了自己的祖國,當她換上自己祖國的服裝,在吳宮中滿心期待著越國人接她回到故鄉(xiāng),但意外卻發(fā)生了……可是最后她卻依然希望死在向著祖國的方向。這樣的結局充分展現(xiàn)了一個高貴的女子與自己民族的故事,如此對于民族的大愛折射出穿透人心的悲劇力量,讓人為之動容。
歌劇《西施》中的作曲和舞蹈也是全劇的亮點。據(jù)悉歌劇《西施》是作曲家雷蕾的歌劇處女作,音樂指導黃小曼認為:“作曲家是歌劇的魂”。劇中音樂融入中國傳統(tǒng)元素,宮、商、角、徵、羽的五聲調式與鐘、磬、簫等中國民族樂器遙相呼應,處處體現(xiàn)著深厚的民族特色。據(jù)傳,劇中呈現(xiàn)的失傳近2000余年的“響屐舞”是西施首創(chuàng)、中國最早的踢踏舞。以前關于“響屐舞”只存在于古籍文獻描述中,如今在鋪有木板的陶甕上,舞者腳踩木屐,在大劇院長達十余米的響屐廊上,重現(xiàn)了這段神秘、妖嬈的舞蹈。
在舞美設計方面,《西施》中的“美景”也是美倫美奐,歌劇開場便呈現(xiàn)一種清淡的中國古代水墨意境,層層紗幕在燈光的暈染下仿若霧靄,在越女們舞動的輕盈白紗間,西施來到了宛若仙境的浣紗江畔……江山美人西施的人生序幕由此拉開。除此之外,大氣輝煌的吳國宮殿、氣勢磅礴的金戈鐵馬處處透露著制作的精良,無處不讓觀眾有“人在畫中游”的身臨其境之感。(中新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