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千年歷史的西藏“羌姆”長期以來是寺廟中流行的一種宗教舞蹈,而在林芝地區(qū)的“米納羌姆”卻作為純民間舞蹈融入了當?shù)剞r(nóng)牧民群眾的生活。
6日上午,記者在林芝縣卡斯木村目睹了一場“米納羌姆”表演,握慣了鋤頭耕地的農(nóng)牧民親自上陣,身著華服,成了像模像樣的“舞者”。
羌姆,亦稱“跳神”,源于苯教巫舞,千百年來流傳于藏傳佛教寺院。“米納羌姆”既保留了傳統(tǒng)寺廟羌姆的精髓,又吸收了林芝民間舞蹈“恰巴舞”的基本動作,主要表現(xiàn)農(nóng)牧民慶祝豐收、祈禱風調(diào)雨順的美好祈愿。
上午10時30分許,法號長鳴,鑼鼓合奏。十余名身著傳統(tǒng)工布藏裝、腳蹬馬靴的舞者輾轉(zhuǎn)至村民面前,左手持手鼓,右手攜鼓錘,將胸前五彩哈達織就的吉祥圖案簡單整理后,即開始扭動身軀,鼓之,舞之,粗獷奔放,雄壯有力。
緊接著,村民們跨腿跳轉(zhuǎn),雙跺單撩步,盤旋搖曳著身姿,滑向空地中央表演起“駿馬對跳”,他們兩兩組合,相對而視,跨步跳躍,恍如驃悍的駿馬恣肆奔騰。
正當村民們朝著“駿馬”打趣時,頭戴“波梗”(男藝人)帽的舞者迅速排成隊列,一齊朝前后左右四個方向舞動脖頸,帽尖上半米多長的白色鷹毛旗幡迎風飄揚,煞是好看,這項表演雖無太多技巧,卻十足吸引眼球。
“祈求家人朋友吉祥平安、身體健康,愿今年有個好收成!眲倓偨Y(jié)束表演的卡斯木村村民尼瑪喬說,過去“米納羌姆”每12年才會在當?shù)靥赜械哪锕爬K節(jié)上表演一回,而如今,村里每半年就會跳一次,大家參與的熱情都很高。
記者了解到,作為西藏少有的民間羌姆舞蹈,目前“米納羌姆”已被列入西藏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有了政府發(fā)放的“護身符”,如今這項非遺瑰寶正在良性傳承中被越來越多人知曉。
“‘米納羌姆’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貝,將來一定要讓兒孫們傳承下去!蹦岈攩绦χf,“我希望更多人了解這種舞蹈,只要感興趣的人都可以來學習!(新華網(wǎng)拉薩/黃興、許萬虎)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