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作為天津市2013年優(yōu)秀劇目展演的閉幕演出,由天津京劇院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京劇《華子良》在濱湖劇院上演,藝術家們精湛的技藝牽動著現(xiàn)場觀眾的心,劇場內掌聲雷動,喝彩聲不斷。
京劇《華子良》曾榮獲首屆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以及第二屆全國優(yōu)秀保留劇目大獎。該劇取材于小說《紅巖》,“瘋子”華子良,是一位忠貞不屈、忍辱負重的共產(chǎn)黨員,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他利用瘋癲癡傻的偽裝,克服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艱難險阻,最終完成了地下黨布置的越獄計劃,彰顯了革命戰(zhàn)士的胸懷,謳歌了共產(chǎn)黨員的高貴品質。劇中“華子良”由“二度梅”獲得者王平飾演,昨晚的演出,現(xiàn)場觀眾無不為藝術家們爐火純青的舞臺表現(xiàn)力所折服,特別是華子良在“耍鞋戲敵”“背簍下山”等章節(jié)中純熟精美的武戲表演,更令觀眾贊不絕口。
12年前,《華子良》首場演出中,飾演齊曉軒、劉老板和擔任樂隊指揮的楊乃彭、李經(jīng)文、李鳳閣都是挑大梁的藝術名家。12年過去了,他們已年近古稀,但風采不減當年,如今的《華子良》依舊是“原班人馬、原汁原味”。天津京劇院院長、華子良的扮演者王平動情地說,“這些能夠獨挑大戲的藝術家甘當‘黃金葉’,而且從年過半百演到退休,退休之后還一直在演,他們的藝術精神和藝術生命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度A子良》這個戲已經(jīng)成為天津京劇院的范例和樣板,它體現(xiàn)了京劇人的凝聚力,我們要把這個戲說給青年演員,讓這個戲傳承下去,更是要傳承這種團結合作的風氣,希望若干年后,大家提起天津京劇院就能提到《華子良》,讓《華子良》成為天津京劇院的品牌!
隨著《華子良》最后鏗鏘有力的鑼鼓聲劃過天空,歷時一個月的主旨為“共享文化成果,藝術奉獻人民”的天津市2013年優(yōu)秀劇目展演圓滿落幕。本次展演活動由市文化廣播影視局主辦,自4月30日首場演出以來,本市11個文藝院團的23臺劇目在市內六區(qū)7個劇場、郊縣8個場所共進行了43場演出,觀眾超過3萬人次。演出劇目涵蓋京劇、評劇、河北梆子、曲藝、雜技、話劇、兒童劇、歌劇、樂舞、交響樂等10多種藝術門類,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一是新創(chuàng)劇目,精品薈萃。此次展演中上演的劇目多為近年來津城文藝院團新創(chuàng)編的優(yōu)秀劇目,并已經(jīng)過專家和群眾的充分考驗,可以說是藝術創(chuàng)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充分體現(xiàn)了近年來本市文藝院團在精神文明建設和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示了天津“戲曲大碼頭”“歌唱家搖籃”獨特的風采。
二是名家新秀,群星閃耀。在這次展演中大批藝術名家領銜主演,十二朵梅花爭奇斗艷,藝術新秀更是不斷涌現(xiàn),勇挑大梁,在劇目中一招一式中盡顯朝氣蓬勃和藝壇希望。
三是市場運作,文化惠民。為實現(xiàn)“共享文化成果,藝術奉獻人民”的活動宗旨,本次展演有16場劇目在郊縣演出,藝術家們送戲到基層與群眾同歡樂。此外,本次展演堅持市場化運作,組織各院團做好票務營銷工作,同時推出惠民票價,力求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劇院,親身感受舞臺藝術的魅力。(天津日報/陳寶輝 馬競宇 實習生 劉莉莉 通訊員 常菡)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