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有句名言:“一切皆由歌曲起始”,巴黎尤其如此。眼下,巴黎市圖書館舉辦的《歌聲飄逸中的巴黎》回顧展就體現(xiàn)了這一社會文化現(xiàn)象。該展覽組織者立意展現(xiàn)巴黎作為一個大“歌廳”的面貌,讓參觀者回顧從蒙馬特爾高地飄逸到塞納河石堤和橋頭的歌曲,緬懷曾經(jīng)震響街巷,留聲后世的歌者。
《巴黎文化周報》報道說:“‘清晨5點,巴黎蘇醒’,雅克·杜特龍演唱的這首歌的著名疊句,精彩地表現(xiàn)了我們可愛的首都同深入民心的歌曲之間的血肉關(guān)系,喚起人們對往昔的追憶。”巴黎多媒體音樂館館長吉爾·彼埃萊解釋籌劃回顧展初衷時說:“我們同歷史博物館合作,一直在尋找一個以巴黎為主題和顯示本館聲樂館藏價值的方式,驚喜地發(fā)現(xiàn),迄今還未曾有過以《歌聲飄逸中的巴黎》為題的展覽和書籍,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令人感到自豪的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城市能像巴黎這般被人歌唱,連夢幻城紐約也得自愧不如!
事實確實如此,參觀者可以在此聽到組織者從3000多首關(guān)于巴黎的歌曲中精選的400來首,看到20世紀初“黃金時代”到50年代的稀有歌譜原件,欣賞朱麗葉·戈萊果、查理·特萊奈、伊夫·蒙當(dāng)、艾迪特·皮亞芙、蜜絲坦蓋特、蘇茜·索里朵爾和查理·阿茲納烏爾等不同時期走紅歌星的風(fēng)采。
法國的傳統(tǒng)歌曲原為一種詩篇吟誦與歌曲詠唱結(jié)合的民間音樂形式,類似中國的宋詞,由藝人按固定曲譜填詞歌唱。在18世紀到19世紀有“卡沃”詠唱社,涌現(xiàn)諸多優(yōu)秀詠唱詩人,《國際歌》的詞作者歐仁·鮑狄埃便為其一。近代,傳統(tǒng)歌曲演變?yōu)榱餍星鼙娫絹碓綇V泛,走上消費娛樂之道,與傳統(tǒng)詠唱歌曲必須遵守一定的詩詞格律有所不同,分為大眾歌曲、民間歌謠、兒童歌曲以及飲酒歌等類型,不一而足。
現(xiàn)今巴黎的主要歌廳“奧林匹亞”是法國和國外來法巡演當(dāng)紅歌星必經(jīng)的音樂殿堂,另有“狂放牧女”、“鳴蟬”、“阿波羅”、“巴達克朗”和“阿爾汗布拉”。至于規(guī)模較小的咖啡音樂廳則在各區(qū)星羅棋布,常客甚眾,為塞納河畔的夜生活添彩增輝。
追根溯源,蒙馬特爾不愧為巴黎詠唱歌曲的搖籃,也是此次展覽的起始。首先映入觀眾眼簾的是被譽為“法國現(xiàn)代歌曲之父”的阿里斯蒂德·勃魯昂(1851-1925),杜魯茲·羅特萊克為他繪的肖像遍布巴黎各家報亭和圣米歇爾大道的舊書攤,特別出現(xiàn)在陳舊明信片上,他被視為巴黎歌壇的泰斗、蒙馬特爾自由公社的精神象征,他早年相繼在高地上的“黑貓”、“蘆笛”等多處歌廳演唱,蜚聲整個巴黎。作為詠唱詩人,他的歌曲語言淳樸,甚至采用巴黎土語。《去維萊特》《去梅尼勒蒙坦》《白玫瑰》等反映巴黎城郊底層民眾日常生活的歌曲,被收進《街巷》《歌曲與獨白》《大路上》等幾部歌集里!栋屠栉幕軋蟆酚浾咴u說展覽廳里勃魯昂的形象道:“他風(fēng)趣幽默,氣質(zhì)獨特,唱出了巴黎和巴黎人的新歌。他的歌詞包含強烈的社會內(nèi)容和斗爭性,涉及民眾的貧困和生活艱辛,令人感動,贏得很大威望!
在《法國社會革命歌曲集錦》里,他創(chuàng)作的《卡奴》追述1831年歲末里昂紅十字崗絲織工人起義,慘遭奧爾朗公爵和蘇爾特元帥血腥鎮(zhèn)壓的歷史,發(fā)出“勞動而生,戰(zhàn)斗而死”的激昂召喚,人們似乎聽到被剝削者反抗的雷鳴。勃魯昂的生涯顯示了詠唱詩人的社會天職,在而今的流行歌曲中幾乎已喪失殆盡。
自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起,隨著法國中產(chǎn)階級的出現(xiàn),巴黎歌曲的內(nèi)容與風(fēng)格顯著改變。歌廳節(jié)目再不表達貧困民眾心聲,而轉(zhuǎn)向?qū)Π屠璧臒崆椋_辟起娛樂市民的前景。一代新歌手如莫里斯·舍瓦里埃、查理·特萊奈、路易·瑪里亞諾等陸續(xù)登上歌壇,詠唱巴黎的歌曲融入電影,還有的作為風(fēng)笛舞會和彼卡爾廣場放浪場景的伴音。凡有巴黎聲韻的歌舞表演都會吸引大批觀眾,當(dāng)時最火的是“黑珍珠”女歌星約瑟芬·巴蓋爾,她唱遍巴黎的疊句“我有兩個最愛,我的故鄉(xiāng)和巴黎”,將花都升華到了法國人精神戀愛的頂峰?膳c巴蓋爾媲美的是艾迪特·皮亞芙,被譽為法國歌壇“最燦爛的星辰”。皮亞芙出身貧寒,在街巷唱起,后被有識者相中進入歌舞廳出道,應(yīng)邀在電臺錄制唱片,短短幾年就紅極一時。她自編自唱的名曲《玫瑰人生》流露出天生的純真愛情和對光明的崇仰。然而,皮亞芙未能逃脫殘酷的生活厄運,最后被病魔奪走生命,給人間留下了神秘的傳說;有獲好萊塢奧斯卡金獎的傳記影片《玫瑰人生》為證。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